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出版管理學初探

出版管理學初探/吳菀菱著20130807
(第一章) 出版的三種管理內容
出版管理學分為三類:寫作管理,發行管理和知識管理,三種.管理的物件有實體書(分單本和叢書),電子書(網路瀏覽和電子器書籍)和音碟書(光碟和mp3)三種,以上僅為參考,作者的自我審核稱為自治管理,而出版社及書店的合治管理則屬於開拓市場的制度,兩者皆是為了暢銷而行使的出版意願和政治的主角,具有相當程度的行銷主權,然而兩者之間的契約以及合作關係,也影響著出版管理學的實質行政,若有一方不配合,則無法產生管理的權益,與經銷的普及化.前面兩者即為寫作和發行管理的內容,而知識管理則是指圖書館中行使的閱覽,思辨和學術等三種資料管理的部分.以上三種管理包括書籍的創作,銷售和學習三種價值,透過書評,買賣和作學問三種行為來以流通為基礎,使最重要的知識學能夠經由出版管理學,讓學院,學員和教員之間建立起學術的橋梁.
(壹)寫作管理
(1)寫作是一項高興:能創作,是天賜的福氣,能知道自己在寫什麼,是一種自覺,喜歡寫作的人,一定是對自己虔誠崇拜的,以自信為主.每天我都會在躺著冥思中,想像一些靈感的末梢,如何觸動我的寫作原動力,有時候是坐著閉上眼,思索著手上未完的續篇,只要一個小小的火柴念頭,就足夠我靜靜地蹦出一連串的寫意,這其中除了對自己的職業負責任之外,還有著許多的高興和愉悅,因為創作的喜悅感勝過閱讀,有如是身心自己當家作主的感覺,靈性充滿了整個軀體,我建議同我有志者,可以每日挪一些時間出來,特別是來個早起,燒三柱香,然後坐在電腦桌前,細密思考有關題材的寫法,以及自身的經驗談,創作即是心思的寫實,不要逃避自我的想像力,從而練習出一種盡情發揮的慣性,例如聽到火巷裡的刀俎聲,默念一念佛號,然後想到殺生與素食的關聯,就可以提供一個善良的題目.
(2)以觀察的心眼為模範:寫作時要知文字的涵義,勿濫用譬喻而導致離題,或誤導,內心集中注意力於題目如何闡述得當之事,而此時靈感必會找上你,用一張紙條計記錄綱要,不斷的反思或追索即將下筆的內容,然後篤定的從筆中寫出來.其次觀察身邊的事物之發生,用細膩的心眼來描述,而成為優好的範本文章,這將成為你生命中的佳作.並且天天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書寫時放進一些詩意和期盼,不要放棄,只因真理必在字裡行間吐露,而成為你的真心皈依.
(3)閱讀<心靈寫作>的感想:這本寫作的建議引導書,我在數年前曾看過一遍,這次再借來看,覺得另有一番知解趣味,作者從禪師的教導中體會寫作的存在感,啟蒙了內心不斷湧出的寫作動機,並且透過這本書的教授,鼓舞了想要專精寫作的讀者,打開一扇扇視野開闊的窗,她指出寫作是有趣的實驗和實踐,只要隨時有心提筆,內容如何是無關緊要的,這使我感知到自由書寫的泉源,也影響了我對於寫作的看法和作法,靠著禪師的一語道破,我也得到不少對於寫作與修行的啟發,這是一本醍醐灌頂之書.
(4)手到擒來的寫法:先環繞著一個主題深思,然後再表達出來,從容不迫的辯證之,是為論述.寫作是一種舒服的課業,給人帶來坦然的心思營造與經驗,靠著回憶和靈感,尋得一個既複雜又深奧的脈絡,而且透過文字的發表而引來與大眾溝通的管道或聲音,寫作雖反映主觀卻帶來客觀的結果,所以雙方都必須深思,由此而發生的不間斷的書寫活動,不僅是個人的獨秀,還能為那些閱讀的人們開啟增廣見聞的益處,為了寫得順手,必須看一大堆創作的理論書,和創作的書籍,切忌抄捷徑而寫下任何作品.
(5)憑著才情書寫:自知擁有寫作天份的人,應當放棄八股的文章寫作方法,用自己從書中閱讀體會並吸收的優處來進行,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向別的作家學習找到寫作才情的方式,並且認知自己適合的文類,盡情發揮文章的創作空間,不要落入俗套,以為寫的多即是好的,要為了目標理想而寫,可以為了參加文學獎而寫,但不要成為一種失落的習慣,得失心太重是不對的.而且,使用筆名的人,或許會隱藏自己的本真內容,而傾向於創造大眾化的神話,所以也不會太被讀者相信,寫作的背後都是出自真心的,這種情形很可能發生短暫的曇花一現,但是千萬不要否定自己,一定要效法不斷提筆的毅力.
(6)遣辭用句須明白清楚:作家不外乎是一些知書達禮之士,有時候懷有天賦的人們,會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書寫,成為一批文壇上的黑馬,但是書寫立志容易,但能持久者少,所以有各種形式的作家,有的為了文憑,金錢,成名,積德而寫,也有人想將經典傳於後世而抄寫,反而是有心為了大眾的福祉而不是娛樂的書寫,會有無上的價值,而此種寫作者無非不是用字用句之精雕細琢或小心應運著,更別談網路上那些小混一下子的文字漫游者,只是為了分享的單純意圖,我覺得人各有志,不必去追究,也不要認為書寫是一種混淆是非的事,一定要明榷的去書寫實相或實際的點滴,否則就淪為杜撰,是沒有多少價值的,作文的興致是風雅之士的追求,唯有專注在其中才能體會,欣賞與創造同樣都是文人的本質,是以從事此業者令人仰慕起而效之,乃是社會正面之影響.
(7)反求諸己的技藝:在文壇上有誰能信手拈來,化腐朽為神奇?上推股人下推今人,似乎只有珍惜自己的長才者才能愈寫愈得心應手吧!在古代有書法文人的揮毫,今日則有受到刊登的作品,讓人讀出文章中的深度,趣味,與意念的傳達.這些文字除了從見聞多廣的書海中修煉而成以外,還有那些令人嘆為觀止的無限靈感在長篇中一氣呵成的結構,當作者書寫的時候,心裡多少會有一種圖像浮現構成引導著接下來的敘述,而也正式這種構圖使得敘事文本受到閱讀的深刻體驗,而被人們所讚揚和誇許.若你想要寫出經典佔有一席之地位,首先應該多方研習文學開始修行,更知道沒有人是一蹴可幾的,所以光是為了興趣是說不過去的,最好是造福人間的勵志文字才可以賦予文章成為歷史性的佳話,或是文藝的八卦,細細琢磨,修辭,把文章寫到極致,有時需要修改潤飾,然而過度的在稿紙上大作修飾之文章,或許有文鄒鄒的感覺,但卻讓人產生不確定性的感想,所以茲認為文稿要儘量減少更改文句的動作,把整體依次表明,這才是最厲害的為文之道.?
(8)即興創作的秘密方法:即興創作就是類似紀錄演說的文字,以筆代口隨性的寫,其實驗的成份很大,不如從手札開始練習寫作,當作是極短篇來寫,不但能得到言簡意賅的效果,也成了唾手可得的經驗,但是在下筆之前注意要先表達斯密的評斷法則,使手札充滿個人的批判色彩,這是我的經驗,寫手札就像隨筆一樣呼之欲出,一點也不麻煩,寫完之後可以和朋友分享,然後請他們評斷,這樣的文藝交流不愧是真正的行動文學,不但產生互動的反應,自己也獲得建議,可以在往後的書寫路途上將心比心的運用,跟真正的閱讀者交流.有人說寫作者必須記住自己寫的每一個字或事跡,我倒認為寫了就算了,何必將腦子儲存這麼多訊息呢?有電腦不就成了嗎?反正上網者也不過是即興閱讀,除非想看全文,就會啟動下載或複製到文書檔案中,細嚼慢嚥的讀,這樣就省了網路費,而且不必被其他的媒體所束縛,所謂發表權的問題,和涉及抄襲的疑問,最好在創作之前就搞定,不要成為別人的複製品,屆時就無法再發表文章而被封鎖,豈不是得不償失嗎?
(9)不可或缺的行氣:行氣就是沆瀣一氣的規模,像一首隨手寫成的山水詩"小橋流水人家這光景真是太美好無奈山水變色夢裡也相隨的痴已不復見",如此沒有標點一自畫到底的矜持,行氣很難解釋,但是堅持把風格做到最圓滿,正是所謂的故事相通而言,沒有容下挑剔的成份,完美即是其要素,為何寫作要達致此境才算美妙呢?簡而言之,沒有行氣就沒有靈魂,沒有主軸,不算是一種全力以赴的作品,從寫景,化物,模擬到暗喻,只要是能夠敘述得光鮮亮麗的就不要輕易放手,一定要加以全面的運用文筆,將文章寫到文中有山水的景致一般,這也正是我閱讀<中國山水詩研究>所得到的體察,原來山水形象就如行氣一樣是抽象的力量,支持著每個文人的心,那種貫穿整體的力道,使人念念不忘吟詠思之不退去印象,所以說是為文倡道的一種手段,不可缺乏的概念.
(10)孜孜不倦的寫作:當沒有靈感的時候也不要放棄,鼓勵自己用理性去寫,用詩意鋪陳,在純文學的世界裡是存有禁忌的,所以有邪念時不可以加入劇情的忐忑,除非你選擇別的文學領域,例如現代詩是放肆的地帶,他沒有絕對的標準,任誰都可以寫作,若是寫不出來任何文字,就更替另一種文類的語言,只要在任何時刻中都把寫作放在第一位的人,就可以說是專職作家的志願者了,然而實現得又是另一回事.唯有手筆能孜孜不倦的搖動著的寫作者才是贏家,不管成不成功,有信念就能起死回生,也能在網路書寫中得到回應,所有的努力只要經營過,剩下的就只是等待了,等那些閱讀的目光集中過來,擬就夢想成真了.但是不要太過驕矜,而是更要謙卑的看待讀者的反應,然後再決定要再寫些甚麼膾炙人口的內容,來挽回讀者的心,這不是勢利或功利主義,而是迎合口味的書寫,總而言之,如果天底下只有一個人要看你的作品,你也要全力以赴,不懈得繼續寫下去,才不辜負了自己和這最後一個讀者.
(11)書寫前必讀的參考書:想要在文壇立下一席之地,必須先讀過以下,例如<給青年小說家的一封信>,史蒂芬金的<論書寫>,以及<用你的筆改變世界>,或是職場商業雜誌八月刊的<贏在書寫力>專題報導.因為多年前拿到一本投稿秘笈,所以一直保持每投必中的佳績,那真是一本好的入門書.每個任都有屬於自己的書寫習慣,久而久之成為風格,從我所摘錄的<如何寫得好>第一篇六節,可以讀出寫作的行動為一種主見.
(12)確認下筆前的醞釀:如果你有些寫作前的想法,試著在那些題材周圍逡巡,找到一個最好的定義去鋪述.寫作在當代已成為普片的私人活動,它反映出寫作者的內心感思,也使人從中獲益,各種的書籍和文章教導了我們掌握寫作的最佳方位,揮灑無限的才情.然而書寫之前喝杯茶或賞花,都可以使靈感從中抒放出來,於是形成優美的文字,這正是書寫美學的創造.記住不要斷章取義,引用前人的言語是一種浪費的多餘,只能用來賣弄,而不能走出一條創斯之路途.多看看別人的書寫心得,那會使人成長,而且寫得更為熟嫻.
(13)聽說讀寫樣樣俱備:建立說理的能力,盡己可為並以興趣為主的選擇理論書來看,特別是針對文學的左右派系理論所出版的讀物,一定要下定決心的拜讀,不出三至五年必可開竅,而寫出言之有物的文章來.從學習英語來看,中文也是一樣的,都要從聽說讀寫來廣泛吸收.寫作首重拆解題目的真知,下定了題目的標準就不要離題,這是一個禁忌,而且又可以專注於寫作的旨要,由寫作開始打開聽說讀的視野,試著表達真正內心所要訴求的題材,不要太迂迴或模糊,直接點出重點,這是文以載道的必備條件.
(14)對書寫的基本認識:文學的架構是硬體,例如八股,平仄和起承轉合,而文學得結構則是文本所製造出來的形式,由西學所研究出來的理論.只要有一片丹青之心就不會被框限,真誠是書寫的重要入門,是很重要的項目,單純的寫作文字雖簡易,但也可以寫出芬芳,華麗詞藻雖然贅文堆積,但惹人吟賞遐思.各有所長的文章中,不妨選那些精緻的文本來評讀,研究其內涵,因為深入所以值得慢慢咀嚼,這種研讀文學的心態,可以成就一個文藝研討的真心,而發掘出許多文學的典故,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啊!
(15)評論有一貫的公式:讀過左派文學理論的人,會知道關於評論文學的方式,其實是有一脈歷史的流派的存在的,例如符號學,新批評,精神分析,女性主義,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等等,端看文本所運用的技法而定,才能完成評論的公允,特別是學術界的論文,應該都不脫於這些理論的運用,然而並不是每個作家都喜歡被評論成制式公式的,也有許多傳統的文評者,將作者的蘭惠之心分析得十分完整而貼切,我覺得後者屬於重視文者的創造與見解,是一種重視作家而反對作者已死的說法的一種想法與態度,所以我想像新批評那樣把作者視而不見的作法,是一種態度上有失莊重的行徑,容易受到挑戰和批判,而引發所謂的文學論戰.
(16)文類的差異與性別屬性:文類對創作本質的影響,從詩,散文,小說等看來,其方法各有擅場.詩詞需要跳接的意象轉譯為文字,散文著重說的真實,而小說則以杜撰的銜接主旨.這些手法無非是讓讀者能輕易看懂,甚至晦澀之作也能透過分析而體察全貌,寫作的目標不該有性別的歧視,但是缺乏這項前提又令人分不清文字的性差屬性,所以要把持好文字的性向,這點大部分的創作家想必早有所知與覺悟,也下了功夫,而且這也是晉身為專業作家所必須認知的功課.
(17)寫作讓文字迷宮釐清方向:有很多人支持的書不一定是好的,有時候會在小角落找到一本很有奧秘的作品,而深得其意並有所得益,是以書本滋潤了我們的心靈,而推助我們也去寫一本書的動力,我們寧可創作出屬於自己本色的書,也不要為了出名而偽裝自己的手筆,寫作是長遠的事情,在下筆之前要想清楚,如果半途想退出的話,要想想看這是否為正確的抉擇,勿要讓你的文字汙染了這個文字的世界,在這個文學的迷宮中,還要有人導讀,解鈴,才能得到領悟到至高的理念與深邃的主旨.
(18)跨界書寫的專業素養:以平常心和同理心來面對跨界書寫,將平時就已經明瞭的道理應用其上,套用各式文類的質地來創作,即可掌握勝利的書寫,達到成功的最終目的.不要覺得只有大師才能成就所謂跨界書寫的強項,面臨挑戰也可以很大手筆的揮毫而成,只要你磨練得夠久,夠好,無名小卒也能變成將軍.至於如何鍛鍊或訓練自己的書寫能力,要從文字的表達中找到能量,隨時隨地感受到敏銳的語言能力,並表達之,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專業素養的創作者,最重要的還是多讀多聽,並且要通順流暢的寫出來.
(19)從習作逐漸邁向巨作:每個人寫文章都是由小時候入學開始的,學造句,習作,然後是作文,和文圖並茂的作業,我認為創作不能與練習的實驗分開而論,先有習作才有創新,這是文字功利之所以進步的步驟,不能逃避的事實是那些令人羞慚的習作,曾被發表而影響了某些讀者或編輯,這種曾經必須成長,而抵達長篇巨作的完成理想,我想這也正是每個嚮往寫作的人的夢想,但有多少人有這種才情和毅力呢?許多名家的長篇被深埋在圖書館的角落,曬著灰塵,無人發覺,我想身為一個以寫作為使命或職志的人,都應該或多或少的進行自修的內涵,不要自以為所讀過的就是一切,認真的來說,強者尚未出鞘,不知輸贏,而故者深幽,難以追隨,只怕是天不助人人自助吧!
(20)描述和敘事之間的拉鋸:描述是形容一件事或一個典故的方法,好比是畫圖前的擬草稿一樣,而敘事卻是將一個完整的故事前因後果的交代,這兩種技法合起來使用,就可以寫出具有張力的文學作品來.一般來說,好的純文學需要技巧,而普通的作品則是毫無架構可言,只有風花雪月的俗氣.文章是一種構成物,由作家來譜寫,同樣一個題目,各種的投稿卻都不同,所以要達到評審的青睞,一定要先表現出自己敘事的特色,才能獲選.
(21)修飾為寫作的海拔:範圍以內的字都算數,這是再說一篇文本的所有字數都是脈絡內的產物,必須視作整體.而寫作者的用意就在其中,不要讓人讀得滿頭霧水,文字的長短,題材的寬窄,都跟一篇文章是否淋漓盡致有關.倘若肆意的寫,恐怕會引起某種誤讀或錯覺,所以務必要有所省思,考慮和安排,來寫好一篇文章,不管是行雲流水或是寫不下去,最後的改稿或許是給基礎淺的人最好的建議,但是若過於痛改前非,使得文章變成大補帖,那可是會令人反感的.
(22)閱讀文學入門之首要認知:主題在書中聽起來似乎是困難的,但當你找到你要的主題,就會發現它相當簡單.主題不是故事的摘錄:不是文本所涉,也不是特殊的尋找.文學是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所以文學的重大主題是重要的主題,和私生活及公眾經驗組成:它們以我們每天的對話和想法而平凡無奇,像愛情,死亡,婚姻,自由,希望,欲望,權力,戰爭,復仇,邪惡,等等,這是重大普遍生產!經驗的清單,因為在生活中持續的主題就是文學中的題材,首先你可以提到的文本即為以上的普通主題之一,於是你會說這很直截了當的簡單,甚至認為很明顯的,但是它因為你將空無的感情拋至腦後而成為重要的前進步伐:你會說"這裡有一大堆關於愛的事"或"它有關希望和沮喪",你就這樣開使寫了.(摘譯自How To Begin Studying English Literature)?
(23)淺白是清楚告知的意念:青少年讀物的白話敘述法則,是每次我們面對寫作的基本意念,想要寫出大眾能認知的文藝作品,語言表達之流暢是很重要的.而參考青少年的純文學市場,等於是在單純的布匹上劃下美麗修辭的圖繡.在許多利用文字的社會部門會要求信雅達的功夫,也正是如此,我們可以用創意來代替複雜語法,達到廣大天下共知鑑的效果,也就是暢銷的必作功課.當下不少青澀作品書系的銷售成績好,正是由於文本的封閉以及簡單述說的完整性所致.我們也可以不向他們看齊,但起碼從口語的淺白來表達自己的職場修為,也算是一種文藝生活的自我充實,正由於書籍愈來愈好懂,所以不值得被重視以評論之,這種想法充斥在坊間,使得文學作為逃離學院知識的作假和虛構,化作一種輕薄如面紙用則即擲的風氣.
(24)莫要寫就一種矛盾的筆法:在長篇小說中所設置的故事情節,只要一個疏忽就會把矛盾的醰子打翻,教人讀得天昏地暗的.有些推理小說犯的就是這些過錯,過度的重疊偵探說理,卻把前方的脈絡推翻了,這種筆法無疑是失策的書寫.正因為讀者的入迷至深,才會斤斤計較作者的鋪述缺點.不趕在校對時拆解矛盾,只怕是推就出劣質的文本,也不會普受好評.我們要記取此種教訓,寫作不但要記得複雜的過程,也要前後呼應,這樣才能創造出完美的作品,走出謬誤的井.??
把暗喻的意指妥善運用:高等級的形容詞要靠暗喻的意象來完成,詩的題目是由內容互相呼應而成的暗喻語串,但用了情意的詩句或者宗教經典的喻說,都要從思考和考究來得知背後的意義,暗喻是絕對精準的暗示,若讀不懂就好比是對牛彈琴,所以寫詩者要考慮到讀者對其詩句的接受度,而運用通俗的言語,巧善的排列文字之所在代表的董德和體會,千萬不要粗心的誤用了暗喻而產生孤芳自賞或排斥文意的現象.
(25)寫出積極的文學以為惕勵:作文是附屬於國文科目的教育,向來都鼓勵學生寫出正面價值,包括應用文,和大學課程要求寫的論述,都是為了積極的意圖而指導的,所以當學生要尋求題目的時候,得花上一些功夫來揣摩自己寫作的目的和方法學.繳出的報告不但要通過審評,自己的信念也要更加充實才行.莫要為了得到學分而寫,這樣一點意義也沒有.書寫是為了什麼目標?短期的或長遠的?這問題必須想清楚,否則文字成了濫葬崗實在是不太美妙.切忌抄襲或改寫別人的文章資料,成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文抄公,而是要去引申並賦義.
(26)分段是為了有條理:段落是書寫者內心的秩序,啣接到下一個述說的分隔島,但彼此之間又如牽腸掛肚,互相表現出和諧的共同體的一小部份,由許多一小部份組成一個完整的大部份,這就成為共進打同的文本.分段落是為了讓讀者喘口氣,再接下去看,所以必須寫得有條不紊的.有了條理就令人心生思路,達到教學相長的互動關係,即使內容是乖謬不實的,也可以經過整理閱讀出深藏的說喻何以紊亂的緣故.
(27)分別比較詞彙的極端:每個詞彙都有二元性的對立語,例如邪惡與正義,完整和破碎,使讀者不自覺的起了分別心.也有二元合一的詞彙,例如生死,左右,上下,等,端看作者如何應度自如.這在修辭學上有某種相關,特別是在論文著作中,更是重要的一個環節,稱之為對比,排比,和類比.不管是古文或今文,都會運用到形容詞的功能,來產生一股文藝氣息的鋪設,所以選擇合適於文類的辭藻,是任何文人都知道的基本條件,撰寫為文字而不過度累贅,才能夠清新而不混濁的表達並且不失誤.?
(28)演說的方式為書寫的活用:演講有如紙上談兵,為寫作內容被唸出來的擬仿,比賽的活動更是一種大作文章的比劃,不僅做好充份的練習和準備,更是將語言發音的強弱發揮到極致的精神演練.寫文章也是這樣,不管任何時間場合,身為作家的身教言教不能讓人看不起,隨時都要表現出最好的狀態,充滿文學家應該有的活力和精力.以前在大學英語系時有一科演說學的必修科目,外國講師特地用錄影機拍下學生自我介紹的演說,並要大家互相評比給分,而他推薦的書目也的確實用,如今也將承續著那次演說的夢想分享,踏上書寫文學的自由作家的步伐.
(29)寫作要分清楚虛實之間的差距:寫作必須分離現實與虛幻,才能合理的繼續寫下去,而且不至於太荒謬的離題.當你想寫一個虛構的故事時,記得千萬不要將某人對號入座,因為它可能造成或產生現實的命運.而寫實有紀錄文學和傳記等類別,一定要有時間的證實,事實也十分重要.有些人將陰與陽的事情混為一談的寫,這有著一種危機,那就是讀者看不懂,而形成代溝和不解,而評論起來也有著相當的困難.所以如果你想寫出投奔大眾的文學,可以先為你的讀者群的類別著想,然後再用心去營造文本的情境,經過設計和訓練,我相信一定能寫出一篇篇令人刮目相看的文章來.
(30)寫作的真正目的:寫作的最終目標市為了出版,交流和挖掘事實,也是為了追求真理,辯證與印證的過程,出版的目標則是為了透過管理而賺錢並發揚創社宗旨之道,寫作可以天馬行空,也可以嚴肅以對,然而書寫是一種私人的事務,除了自己埋首研究寫作的方法和樂趣以外,別人只能經由閱讀出版成物來跟你互相交心,否則就只能永遠是稿子堆裡的陳積物,永不見天日,也得不到讀者的青睞,也會被埋沒在暗處,所以付諸出版是一項書寫的必要任務,除非你想自己印刷發行,並作為小眾分享之出版品,否則出版是一種要務.(完)
(貳)發行管理
發行管理就是出版社經濟,包括簽約,編輯,印刷,行銷,業務,品管,倉儲,批發,成本,等控管的學問,如何從實際的發行中盤算正向成長的績效,大概分為網路行銷鋪上通路,和實際書籍店面的鋪書,還有一種就是大量推銷的教科書.出闆發行前的分工很細,例如:打字,編排,校對,編輯,ISBN申請,包裝,封面設計,市場分析,廣告,媒體採訪推介,行銷公司代理全省批發的工事,書的價格等,當今許多人懷抱著作家夢,所以像鮮網,白象文化等出版社提供了自資出版的機會和服務,他資出版者多為了專業作家量身訂作,簽約作者的名氣,地位,學問,會影響書籍的暢銷與否,所以有寫作題材之禁忌者多為大眾文學,其次有純文學,羅曼史,奇幻類,武俠作品等,但是專門為國家出版的書籍,大多類似集中在國家書店的二樓書架上,成為政治資料,資源和數字的管理倉庫.
從多媒體工作室到出版社的成立與籌備,至今已經成為新生代面對出版業上的競爭市場的基地,要各方面不斷的促銷,做廣告傳銷之外,還有抓住暢銷的眼光投資在定位的書寫上,已經成為一人出版社的遠見,拍成電影更有附加價值的書籍,例如自傳體,奮鬥史,等勵志的故事,其他電視劇本則較少成為出版物.出版的內容分為錯誤和正確的知識,究之前所提到的,出版業分為虛擬和實體兩種單位,前者稱為虛擬網站,除了代為估價以外,還採取會員作家升級制度,來刺激新新人類的寫作企圖心,後者則為具有統編和社址的實體出版社,眾多分立,互相競爭,具有自家的方向,格局,立場,資金,和目標.此外,書行或書店,包括出租店,是發行單位的仲介與對象目標,不少淪為二手書,圖書館,或拍賣網站的商品,都是緣於銷路不佳,沒人青睞,或者網路發表化,而缺少購買的閱讀群眾來支持.
由於出版物的行情和商業機密,由印刷廠或影印商所掌控,出版的分類與分級制度也由國家圖書館管理,所以觀察並比較各家大型書店的分立,例如博客萊,誠品,兩者都有資料庫管理體系,來蒐集買家的會員資料與名單,和圖書的銷售情況,如訂單,刷卡系統,訂購,惟獨買現場書無須帳號和密碼,而只有核發貴賓卡,但是會員買過的書籍都會有電腦收銀機資料的顯示,書貨的分類也決定著讀者買書或預訂書的行為,例如購買某種專書的人透過書單的選擇,若是沒翻閱過內頁,而只有參見網頁介紹的短文來抉擇,則有上當的虞慮和隱憂,久而久之又因為快遞費用及商店代收的服務費用上升,而使購買者心生退意,特別是缺少書評,序文,演講,千名,或採訪等附加的活動,來做為購書的參考與鑑定,多數人會傾向於從圖書館推薦及預訂而借閱.
一般在書店中書籍的類別大約分為以下八種,(一)娛樂,休閒,生活,(二)教科書,專業科目,(三)外文書或翻譯類,(四)文學類,(五)商業雜誌,(六)政治,歷史,科普,(七)左派論述,(八)藝術,觀察各家出版媒體的發行物則可分為以下四種:(一)出版書本的公司,容易採取一分為多家的巧立名目,如麥田和城邦旗下都有眾多小型出版行號,發行不同型態的出版物,以擴大市場之供需,(二)報紙,報社的競購與併購,(三)雜誌社,如跨國的性別流行誌,商業資訊誌等,多依靠相關產業如化妝品,服飾,珠寶公司,或股市,銀行,商行,等廣告資金的投注或挹注,(四)音樂發行,如音碟,與時尚,戲劇副歌,流行文化,演唱會,等相關的領域.(五)平板,電子書,部落格,等發表文字的應用媒介.
(參)知識管理
我用父親的借書證借來了威廉辛瑟的書,它是一名耶魯的文學教授,出版過不少的作品,這本是暢銷書,獨到的見解讓人覺得很嚴謹,從到校園演講到更改打字稿的經驗,前面論說風格,字眼,讀眾,草率,簡明,等篇章,從七零年代的首版至今,利益許多學習寫作的人士和學生,我喜歡看他以批評的角度描寫作家對作品的產生吹毛求疵和詰曲嗷牙的文字,好似一種復古的風潮在我的腦海裡打轉.
試譯如何寫得好(翻譯)on writing well by William Zinsser
(一)轉折(transation)
康乃迪克州的一所學校有一次標舉'奉獻給藝術的一天'的口號,而我被邀請是否能以專業方式出席講說有關書寫的論點.當我抵達時我發現另一位演說者也到達了,他是布克醫生,一名最近啟筆書寫的外科醫生,他同時也販賣一些故事靈感給雜誌社.他即將談論到書寫作為度假的題目,那使我們成為筆友,我們面對一群學生,老師和家長而坐,他們都極力想學習我們迷人作品的秘密.布克醫生穿著一件閃亮的紅色夾克,看起來有時尚之波西米亞風格,當作家們企圖觀望時,第一個提問就向他來臨,作為一個作家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回事?他說這行業真是非常的有趣,從一間醫院疲憊下班的一天回到家中,他寧願直接走到他的黃色小桌並且寫出他的心聲,以化解緊張.與辭自然的綻放,很簡單的湧出,我接著說到寫作並非易事而且也不有趣.它是既難又寂寞的,而且語詞很少直接綻放. 之後布克醫生被問到重寫是否很重要,當然不是,他說道"讓一切都浮現"他告訴我們,無論如何字裡行間反映了這位作家最真實的本性.我接著說出改寫是寫作的本質,我指出專業作家都不斷的改寫他們的句子,再重寫他們改寫的內容."你如何度過那些不太好過的日子?"布克醫生被問及,他說他只不過停下來將作品擱置一旁,過了幾天它可能變好些.我卻說專業作家應該建設一本行程日記並專注其中.我說到寫作不是一件藝術,而是工藝,那個逃避工技的人是由於缺少靈感的原因讓他迷失了,他同時也是破碎的."如果你感到沮喪或不快樂,那不會影響你的寫作嗎?"一個學生問他,大概會的,布克醫生回答,去釣魚或健走也許就不會了,我說,如果你的工作是每天寫作,你會學著去將它和其他工作一視同仁. 一名學生問我們是否有效用的去循環在文學世界裡,布克醫生說他自己相當的享受他作為一名撰寫者的新生活,而且他說了一些跟出版商和經紀人在曼哈頓吃飯的故事,那裡是作家和編輯聚集之地.我說專業的作家們大部分都是孤獨的埋首苦幹,目中無人,對其他作家視若無睹."請問你將象徵主義放入你的寫作嗎?"一個學生問我,我答道"並非我能控制的."我有一個未破的紀錄,是迷失了任何故事,表演或電影的深層意義,而至於舞蹈和喜劇,我從來未曾有過任何被輸送的觀念."我喜愛象徵"布克醫生如此宣告,他描述著自己透過創作而得到嗜好和愉悅的波動.就這樣早晨過去了,而且是對所有在座的人都也啟發,在最後布克醫生告訴我他對我的回應相當感興趣,這些從不曾發生在他身上的寫作經驗可能很艱難,我告訴他我自己也對他的答覆同樣感興趣,簡易書寫從來不曾發生在我身上,或許我應該在他那邊動手術吧!至於學生們,任何人都可能認為我們是驚慌的離開他們的,但事實上我們都給他們有關書寫過程的廣闊視野,而不光是只有單向的述說.因為那裡沒有任何正確的方式去從事個人的作品,有的卻是各種作家和多方法,而且任何可以幫助你去表達你想要說的才是正確的方法,有些人在白天寫作,有的人在晚上寫稿.有些人需要寧靜的,有些人則打開收音機.有人用手寫,有人卻是語言的教授,有的人用錄音創作.有的人書寫他們的第一次爆發出來的首次草稿然後就修訂好,其餘的人不會寫二次潤稿,直到他們以初稿沿習到無邊無際的命運.但是他們全部都是貧乏而緊張的,他們駕駛著讚譽地把自己的某些部份寫在紙上,然而他們不隨便寫出自然流露的靈感.他們坐下來從事一項文學的行動,使自身被文章合併在紙上的人遠比那些坐著的人更僵硬,問題市是去找出在小說張力之下的男人和女人.終究來說,任何作家的產物必須賣座與否,並非是書寫的主題,但是卻跟他或她有關.我經常發現自己對一個話題感興趣,雖然我從來都想不到它會使我這樣子,例如有些科學題問.抓得著我的是一個在他的專業領域上的熱誠,他如何把熱情注入作品之中?什麼樣的情緒包袱會絆住他?那如何改變他的人生?這些不必要獨自花上一整年就可以和華登龐德(WaldenPond)一樣成為寫作者其中一員.這真是個人的轉折使有心者寫出好的小說之道,從中它衍生出兩個重要特質是這本書所想要探查的:人性和溫暖.好的寫作具有一個生機保持讀者從頭到尾的閱讀,但這不是個足以令作家個人化的訣竅的問題,而是一個使用英語將如何得到最一清晰而有力發聲的問題.此種原則可以被傳授嗎?也許不會,但他們決大多數都可以學習.
(二)簡捷(simplicity)
亂七八糟是美國書寫的弊病,我們作家是一個受至於贅語,循環建構的華麗修辭和無意義閑談的社群.誰能了解美國人每天社交會用到的凝結的語言:備錄錄,合作的報告,商業信函,並注意被銀行解釋為其最簡化的宣告?是什麼保險的申請者或醫療計畫,可以翻譯那些提出問題要花費並受益的解釋?什麼是母親能夠指導一個小孩整理他從箱子裡拿出來的玩具?我們的國家傾向於自我膨脹並因此聽起來很重要似的,飛行的客機駕駛員宣稱他是當下參與經驗和注意力的降落,無可能考慮是天會下雨,這個句子太簡單了,必定有某處不對勁.但是好的寫作秘密是針對它每個句子的清楚成份被剝奪的程度,每個字都沒有功能作用,每個綴贅詞都可以市是一個短詞,每個副詞帶著同樣的意義已經化作動詞,每個積極的結構留給讀者的是不明解誰在做什麼,這些是一千零一個打擊一個句子的力道的混合物.而他們經常發生在教育和階段中被提問.在一九六零年中間,我們的大學校長寫了一封信,內容是撫慰畢業生們歷經校園不休止的咒語"你們可能注意到我們已經經歷了非常關注的潛力,被挖掘出不滿於僅只是部分相關的不滿表達."他的意思是學生們已經費心於各自不同的私事,我卻非常沮喪於校長的英文而不是學生的不滿.我可能比較喜歡校長至摘取羅斯福總統的佳句,當他試圖改變他的英語政策備忘錄,例如這於一九四二年的禁令規定如下:"諸如此類的準備將會是作為完全模糊的所有聯邦建築和非聯邦建築被聯邦政府再空難時期為了內外部署的可能性原因所佔領的原因."羅斯福說"告訴他們所保存的建築物是為了即將跨越窗戶的平台而做的工事.簡化再簡化,正如盧梭說的,當我們是如此尋常的被提示著,卻了無美國作家更為堅持實踐自己的所作所為.打開的任何一頁你將會找到一個男子說著他心中的平凡無奇的自白:"我想要到林子裡去,因為我希望活得自在些,只為了本質的生命因素而領銜,去看看我是否能學會什麼是必須教導的,而不是當我即將死時才發現了我從未活過."剩下的我們如何能夠從囈語中達到如此可求的自由?答案是要去清除我們腦中的雜念,清除思考而成為清明的寫作;人不能單獨活著,他不可能是一個寫出漂亮英文的含糊思考者.他可能從隻字片語推卸責任,但是不久讀者將會迷失,而沒有罪衍是沉重的可能,因為讀者將不易被救贖.誰是那個緣起的物種?是讀者嗎?讀者是某個有大約三十秒的集中注意力的人,曾有一次那些勢力很少聯結:報紙,雜誌,,廣播,配偶,兒童,寵物等.今天他們也包含在一個"家庭娛樂中心"如電視,錄影帶,卡帶,光碟,伊媚兒,網路,手機,傳真機,綜藝節目,普查,窗簾,那種最重要的競技,睡眠.男人或女人在椅子上打拼,身邊環繞著雜誌或書本的是一個被作家托付過多麻煩的人.我不想肯定的說讀者太笨或太懶去保持思想列車的速度,假如讀者迷惘了,大多是因為作者尚未足夠小心謹慎的書寫.這種輕忽可能帶來任何形式的數目字,也許一個句子太過度雜亂以致於讀者乾脆直接跳過去不想知道所為何意,也許一個句子太過於結構嚴謹,以致於讀者可以由各方面來解讀,也許作家再字句中轉換了音讀或是張力,以致於讀者的頭腦聯結是清晰的,並未打擾到提供迷失連結的思緒,又或者作家使用了一個錯誤的字眼,由於沒有檢查它而失誤了.他或她可能想成是"多血快活的"和"血腥殘酷的"代表同一意義,然而其差異卻是致命的一擊.讀者只能夠將作家試圖暗示的意見次等化(談及演說的大差異).面對這種障礙,讀者是首批的一群,他們抱怨自己,很明顯的錯過某些事情,而回到神秘的字距再瀏覽一次,或者再閱讀一次全部的段落,穿刺文本就像是個古代的鄉巴佬,在猜測中前進,但是他們不會行動太久.作家使讀者們覺得曲高和寡,而且他們將要尋找一個能做出更好的工藝的人.因此作家必須在當下詢問:我試圖要說什麼?他們通常出奇不意的不太清楚,之後他們必須找尋他們的寫作然後自問:我真的是這樣說的嗎?若非,某些模糊已經啟動它的機身了.明理的作家是某個頭腦清楚得足夠去看穿什麼是模糊的本質.我不是指某些人天生就是頭腦清楚的,而因此天才作家不管其他人是否天生含糊而不能寫得好.清晰的思考是一個意識的行動而作家們必須強迫自己,一如他們正在任何其他亟需邏輯的計畫上的運作:做一次採購列表或者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好的寫作並非自然湧出的,雖然大部份的人似乎認為如此.專業作家們持續地保有人們所謂的他們願意"牛刀小試"的寫一些東西,這意指當他們從自己的專業工作退休之後,像保險津貼或房地那樣,是很難的事,或者他們會說"我可以寫一本有相關的書."但我質疑這句話.寫作是棘手的事,一個清晰的句子是安全的,很少句子在第一次就流瀉出來了,或者甚至第三次才跑出來,謹記這種失望的時刻.如果你發現寫作是難事,那正由於它真的不易.
(三)混亂(clutter)
打擊凌亂就如同清除雜草,作家總是輕易的居於幕後,新的多元性一夕之間就發芽,思考尼克森總統的助理約翰狄恩在一天之內所完成的誓言,在電視播放期間聽說水門事件之際,隔天每個美國人皆說"在此時間點上"而不說是"現在".思索所有的介係詞掉入不須任何輔助的網中,我們不在委員會前帶頭領銜,我們就是頂端,我們不再面對問題,當我們可以自由一些時辰時面對它們,一個小細節,你可能會說:這些不值得打擾,它的確是值得這麼干預的,寫作改善了直接的比率,使得許多不計其數的事情變成我們能夠保持著它不應該在那裡的關鍵,"向上"和"釋放"不應在彼處,檢查你寫在紙上的每一個字眼,你將會發現一個不會造成任何目的之驚人字數.把形容詞"個人化",例如"一位我個人的朋友",或他的個人感覺"?或者"她的個人心理師"(這些幾百個典型的字登可以被刪除,個人的朋友已經蒞臨語言之中以辨別他或她是否為事業夥伴,因此同時降低了語言和友誼的本質,某人的感受是個人的親身感想,那即是"他的"意涵,至於個人的心理師,一詞意指男人或女人召喚更衣室裡的罷工女演員,所以她不必被非個人的心理一醫師''綁在電影院裡.有一天我想要見那個被定義為"她的醫生"的人,心理醫生就是心理醫生,朋友就是朋友,其餘的都是多餘的.
亂七八糟是一個被推到意指同義的短字那裡的困難的語詞,即使是在約翰狄恩之前,人們和事業已經止"現在的"說法,他們曾說過"當下的"(我們所有的作業員現時很忙)或者"在現今的時間"或"當今的"(意指"快速").然而這個觀念總是可以被表達成"現在"以意指即時的時刻(現在我可以看見他")或是"今日"所表現的歷史片刻("今天價格真高")或是簡化成動詞型"成為"(正在下雨),不必要說成是"在這個時候我們正在經歷降雨".
"經歷中"是極度混亂之一種情況,即使你的牙科醫生問你是否體驗任何的疼痛,如果他自己擁有的孩子坐在椅子上,他會問"會疼嗎?"他會的,簡而言之,他會親自問的.藉由使用一個在他的專業角色中裝模作樣的子句,他不只是聽起來更為不重要,他也使得真實疼痛的邊緣便鈍了,正如語言的飛翔參與了證明氧化面罩將會掉下來,如果飛機失去了空氣,"在不像可能的墜機將會經歷此種終究的意外",她開啟了一個如此剝奪氧化的鋸子本身以致於我們已經準備好受災.亂七八糟是冗長的委婉說法,將一個貧民窟轉變為一個壓抑的社會經濟地區,垃圾收集員們進入棄擲處理的全體職員行列中,使得鎮上傾倒至減少容積的整體.我想到比爾曼爾丁的卡通,兩個流浪工人駕著一輛貨車,其中的一個工人說:我一開始只是一個簡單的土番,但是現在我適硬調的雇員."混亂是政治的正確性變得狂亂的狀況,我親眼目睹一個廣告設計的是男孩營隊所提供的"為最低限度的例外而注意獨立."亂七八糟是官方語言被使用在隱藏他們的失誤的工事上,當數位裝置組織去除三千個工作機會時,他的宣稱並不提及解雇的事;那些是"不知不覺的方法學".當一名空軍的使命墜機時,它"畏懼於過早降落陸地"當英特斯上校有一台個飛機關閉令時,那是一個"與容積相關的製造行事錄的調度",工廠將進行機腹著地的"一項負面的現金流量".
亂七八糟是佩頓爵所謂的一項投資,以"加強保衛反映的突擊性"的語言,並且調節它巨大資金在"反對勢力抑制"的供需上,正如喬治歐威爾所指出的"政治性的英國語言",寫在一九四六年的一篇論述,確實常在越戰和保加利亞時期被詹森總統和尼克森總統引用,"政治性的演講和書寫是大量不可防禦中的防禦....因此政治語言必須堅守碩大的委婉說法,尋求問題並使險峻的雲氣之不明確得以突破的方法",歐威爾的警告說出亂七八糟不只是一個麻煩,而是一個死亡的玩具變成真的事實,也是在最近幾十年來的美國軍隊於東南亞及世界其它國家的冒險主義. 動詞的迷彩達到新高點,在亞歷山大何格上校的任職期間,身為雷根總統的國務卿所作的貢獻,在他之前無人會想到要說"在這個成熟的聯連結時刻"意指"現在".他告訴美國人民恐怖主義可能跟著"有意義的承認的牙齒"(唇齒相依的緊要關頭)有所對抗,而那個過渡的核子飛彈是"殘酷的漩渦".至於任何引起公眾人們過渡的驚怕,他的訊息是"把它留給高爾去做",雖然他真正說的是:"我們必須壓下這個以公眾固置的比較更低的標準.我不認為存有著學海無涯的彎道可以達致這個內容的區域.
我可以從各種領域來引用舉例,每個教授都有蠢話的火藥庫,以拋開民眾眼中的塵土,但是索引名單都是無聊的,現在舉證的觀點是要去服伺凌亂這個敵人的注意力,那麼請注意以下比短字更好掌握的長字:
助理/幫助,大量的/許多,便利/容易,獨立的/男人或女人,殘留的/其餘,原初的/首先,工具/做,足夠的/充分,企圖/嘗試,與之相關/稱呼,以及上百個例子.特別要注意的是所有難纏的怪念頭字眼:模範和參數,優先化和潛力化.它們都是將會窒息你寫作的雜草,不要和某個與你談得來的人對話,不要跟任何人有界面關係.
正如所有的字串之詭變性,我們才要解釋如何意圖去辯解:"我可能會補述","這應該被點出來","這是有趣的注解".假如那是有意思的筆記,那麼就使它變有趣,我們不都是愚蠢的去附和別人嗎?"這會令你感興趣嗎?"不要誇大無須膨脹的事實:"以例外的可能"(除外),"由於事實的關係"(因為),"他完全失去了能力"(他不能夠),"一直到此時"(直到),"出自某種目的"(為了).有任何方法去理解驚鴻一撇中的亂七八糟嗎?在這裡有個我為耶魯的學生找出有助益的裝置,我想放置一些括弧在每個元素之間,作用得不太好的一些寫作中,通常只有一個字被括弧起來:不必要的充滿一個附加的動詞("排序"),或是副詞帶著跟動詞同樣的意味("快樂地微笑"),或是形容詞代表一則已知的事實("像摩天大樓一樣高").我們的括號經常環繞著零丁的修飾詞,
使得他們蘊含的任何句子被削弱了("一點","有點"),或者是像"某種觀念"那樣不具任何意義的句子.有時候我的括號環繞著一個完整的句子,有必要重覆之前的句子所述,或者說出某些讀者不需要知道的或它們自身可以理解的事情.大部份的首要篇幅可以被減少到百分之五十卻未失去任何訊息或作者心聲等內容.
我將學生多餘的用字以括弧劃上紅線的原因,而不用叉號去框起來,是為了避免將他們害怕的散文形成暴戾,我想要把這些句子留給他們去分析其完整性.我說道,"我也許是錯的,但我想這可能被刪除並不致影響到原意.但是你可以選擇閱讀句子而不靠括弧看它是否作用的題材,"在早先的幾周裡,我將都被術語套牢的論文發還給他們,整個段落都被框起來,但是不久學生們就學到去在他們自己的贅語中放置心靈的括弧,到了最後他們的作業都被我清除了術語.今天許多當時受教的學生都成了專業作家,而他們也告訴我,"我仍然看到你的括弧,它們跟緊跟著我的一生".你可以發展同樣的視界,找尋你書寫中的贅詞並且殘酷的晒乾它,藉由感恩而使每件事物被你拋在腦後,再次檢查每個你放在紙上的句子,每個字是否都作用著新功能?任何想法能被表達在更為經濟化的語句中嗎?有任何誇張的或誇飾的怪念頭嗎?你是否用了某些無用但你認為是駢麗的字眼?簡化,再精簡化.
(四)風格(style)
早就有許多關於傲慢的怪物躺著埋伏在作家的作文中警告著,試圖阻止他整合一個乾淨的英文句子.但是你可能會說,"如果我估計每一件你認為是亂七八糟的細節,而我假如剝光所有的句子直到它幾乎露骨的話,那我還有保留的餘地嗎?這個問題是誠實的,簡單性一旦到了一個極端之後,可能會指出一種風格,是些比‘迪克喜歡珍妮‘和‘看見斑點在跑‘要明智一點.我要針對雕琢的層次首先回答這個問題,然後我將指出誰是這兩本書的作者的重要議題,並且如何去保存他或是她的身分認同.很少人了解到他們寫得多差,沒有人向他們表示有多少的進步或黑暗已經潛伏\到他們的風格當中,以及它如何阻塞他們所想要暢所欲言的事項.如果你給我一篇八頁的文章,我可以告訴你將之縮減到四頁就好,你會咆哮並且說這是不可能的.然後你回家重寫它,這樣它會比較好些,之後重頭戲來了;再刪約到三頁.重點是你必須掏空你的寫作,遠在你能夠有靠背時建構之前,你就必須知道什麼是必要的工具,以及他們被設計為什麼功能.擴大雕琢的譬喻,它是首要能夠看見乾淨的木頭書桌,和駕馭成功之道,然後你可以永遠難忘自己是在練習一項在某種原則上的工藝品.如果指甲是脆弱的,你的房子將會倒塌瓦解,如果你的動辭很弱而且語法癱瘓,你的句子就崩解了.我承認有某些虛構小說作家例如湯姆渥爾夫和諾曼梅勒,已經建築了一些指標性的房子了,但是這些作家花費多年學習技藝才成功的,當最後他們舉起他們負於想像的塔樓,和空中花園時,最令人驚訝的是我們所有人從未夢想過的裝潢,他們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沒有人一夕之間就成為這兩位作家.首先,學習去捶打成功,如果你所建造的是結實而有用的,那摩就滿足於其中的簡樸力量吧! 但是你將會不耐於尋找一個’風格’-----美化樸素的字眼以使讀者認為你是某位特別的人.你將達到媚俗的直喻以及粉飾的形容詞,正如’風格’是你可以在風尚商店中買到的東西,而且覆蓋在你光鮮亮麗的裝潢的字眼中;(裝潢者的色彩是由裝潢師帶進來的),根本沒有風格的店面;風格是從事寫作者的器官,多得像他的頭髮的一部份,或者要不然假設他是光頭,他缺少頭髮,試著加入風格就如同加入假髮一樣.一開始看到光頭的典型男子看起來年輕甚至帥氣多了,但是再看一眼,-----因為光頭所以總是讓人多看一眼-----他看起來不太正點,問題不是出在他看起來打扮不佳,他是的,而我們只能欣賞製造假髮者的技術,重要的是他看起來不像自己. 這正是作家的問題,他們設置慎重的裝飾物品在他們的散文中,你失去任何使你變得與眾不同的模樣,讀者會注意你是否對牛彈琴,讀者想要向他們說話的人聽起來像個天才,所以一個基本的守則是:做你自己.沒有規則卻是難以跟隨的,它需要作者去做兩件事,這對他們的新陳代謝是重要的,他們必須放輕鬆,而且要有自信心.告訴一位作家要放鬆,就像是告訴一位男子正在檢查疝氣時要放鬆一樣,至於自信心就要看他坐姿有多挺,在銀幕上耀眼得讓大家等著聽他的言語,看看他如何經常下床去尋找一點吃的或喝的東西,一個作家會做任何逝去規避自己寫作的行徑,我可以測試出自從我看報紙的日子裡,有如數字的旅行,憋著到冰飲機旁,每個報導的小時還可以前進到身體對飲料需求的位置.有什麼可以使作家自外於這些悲慘之外呢?不幸的是,沒有任何療方可循,我只能提供查詢的想法,使你不厥得孤立,有些天日將會比別人更好,有的人會走得不妥以至於你將會感到不想再次寫作而絕望.我們都有許多這種挨渴的日子,甚至更多.它仍然可能是好的,將不好的日子縮減至極小值,使我走回到試圖放輕鬆的問題上去. 假設你是那些坐下來書寫的作家,你認為你的文章一定是有一定的長度,或它似乎不重要,你會想像八月[印行時是如何的,你想到所有人們可能讀了它,你認為它必定有一種文豪般的固定重量,你認為其風格是昏炫的,不管你會否吃緊,你還是如此忙碌的想到你對完成作品是全然負責任的,所以你根本無法開始寫,然而你勢必對此工事感到有價值,而且尋求偉大的句詞時,若是你不非常若是你不非常努力的想要留下印象,它根本不可能出現,你會浸淫其中.第一個段落是個災難-----就好比是一個從機器跑出來的普通衛生紙,沒有人會寫出這種東西,第二段落也不怎麼好,但是第三段落開始有些人類特質的味道,而第四段落你開始像是自己的心聲了.你已經開放鬆,一個作家能經常拋開文章前三段或第四段前頭幾頁,事件多麼奇妙的事.或者甚至是就從那些使作家開始寫得是不像自己的段落著手好了.不僅是那些前面的段落是不像自己寫的或者裝飾華麗的;他們沒有說出任何事-----他們是一個自我意識對一種幻想介紹的企圖.我經常在尋找的是作為一個編輯對一個句子所述的,例如說,我絕不忘記那些當我(如何)的日子,我想到的是,阿哈,一個主格.作家明顯的在他們最自然的時候便是以第一人格書寫的時刻,寫作是一種無限制的再兩人之間做的翻譯,處理呈閱然紙上,而將它們順利進行以保持其人性化的擴展.因此我倡導人們去寫以我和我們為主格的文章,它們造成一種爭鬥.
"我是誰而說出了我所想的?"他們問道"或者我感覺如何"?"你是誰卻不說你所想的?"我告訴他們,"只有一個你,沒有別人會想或感受到與你所相同的思路."但是無人關心我的選擇",他們會說"那只會讓我感到引人注目",如果你告訴他們有趣的事,他們會關心你",我說"並且以自然而然的口吻告訴他們.然而,使作家用"我"是不容易的,他們認為他們有掙得顯示他們的感情或想法的權益,或者那是自我主義的,或者是毫無尊嚴的----一種恐懼使學院派作家苦惱,因此從專業的用法來看,"發現自己跟馬特白博士的人類狀況之觀點同樣是不完美的,或者出於非我,菲爾特教授的專論被期待可以找到更廣泛的聽眾,而是最被認定是值得的.我不想遇到"某個人"-----他是個無聊的傢伙,我希望一個教授因為熱情而以他的主權告訴我為何理論令他如此專情. 我理解到存在著巨大的寫作集團,在那其中"我"是不被接受的.報紙新聞不想要"我"被應用在他們的新聞故事中;許多雜誌不希望"我"放在他們的文章中,商業和機構不願報導"我"的文字被大量送到美國家庭中,學院不想讓"我"在他們的語法報告或論文中出現,而英語老師也不鼓勵任何期待第一人稱的名詞,"例如"我們"在白鯨記中看見馬爾文的象徵用法.....,許多那些禁止是無效的,報紙上的文章必須堅持新聞立場,客觀的報導,我也同情那些不想給同學一項逃避的抉擇的老師,-----"我認為哈姆雷特很笨"-----在他們揪住順利工作的福祉和永恆的泉源之前,"我"可以是一種沉醉和一種逍遙法外.況且,我們已經成為一個害怕揭穿自我的社會,機構單位找的是我們支持藉由他們發送聽起來類似的小冊子,雖然當然他們全部(醫院,學校,圖書館,博物館,動物園)都被找到而且仍舊充滿著各種夢想和視野被男女們支持的意見,這些人在哪裡?在人群中看見他們尚且不易,在所有的被動句中他們說著"率先者被取代",以及"優先權被認定".甚至當"我"不被允許使用,它仍然可能傳達一個"我"的意念,政治專欄作家詹姆斯羅斯頓在他的專欄裡不用"我",然而我有個關於他是何種人物的好主意,我可以說他和許多其他的隨筆家和報導者相同.好的作家只在他們的字語背後可見的,如果你被不允許用"我",至少在寫作時想著"我",或以第一人稱寫下草稿,然後再去掉"我",這樣會暖化你的個人式風格.風格和心理綑綁在一起,而寫作具有深層的心理根基,我們之所以不表達我們自己的原因,或喪失表達我們自己是因為"作家"的頭銜,多多少少被埋在潛意識的心理中.有多少種作家的障礙就如同有多少種的作家存在,我沒有意圖要解開他們的阻礙,這是一本短篇書,而我的名字不是佛洛依德.但是我也注意到一個禁止使用"我"的原因,美國人不想脫框而出,在我們的前輩一代時期,領導者告訴我們有關他們立足之地和信念,今日他們表現出奮力的謊言功績以躲避命運.看著他們在電視訪談中侷促不安彷彿沒有冒犯自己的圭臬.我記得福特總統承諾一群參訪其運用策略有效的商業人士,他說道"我們每個月只看見逐漸增加的閃亮雲層."福特的言語正是足以說穿了空洞而仍然肅穆的保有選舉權.之後他的註冊沒有帶來喘息的機會,反對國務卿賈斯培威伯格,他提出一項波蘭在一九八四年的危機,說"有著持續的真誠關懷的背景,而且情況持續嚴重,它持續多久,就有更多的嚴正關懷存在著",布希總統質疑他在一九八九年說出擊劫來福槍的立場:"有各種的團體認為你可以禁止某種型號的槍枝,我不認同,我站在深深被關注的型態立場上."但是我的全時冠軍是艾略特查理德森,他於一九七零年擁有四台主要庫存的地位,不易了解從何說起他模錂兩可的說詞,但是注意這項說法,"然而從平衡上來講,我認為這個堅持的行動已是一個品質性的成功."一個十三字的句子中有五個贅語,我給他第一獎,因為他將此種最模糊的句子表達於現代公眾演說中.雖然一個敵手可能被他分析以如何遏止猶如在裝配作業員中的無聊:"所以最後我來到一個在前面提及得堅固信念:那就是作為中偉的評斷這個主題太新穎.那是堅固的信念嗎?領導者鞠躬並屈膝象是年老的拳擊手不再渴望信念----或者遺棄之,同樣的事情對作家而言也是真實的,出賣你自己,你的主題將使出其自身的提議.相信你自己的身分認同及你自身的意見.寫作是一個自我的行動,你可能同時承認它,使用其能量以保持你自己的前進.
(五)受眾(the audience)
很快的在你面臨保有自己的身分認同的事情之後,另一個問題將發生在你身上: ”我為誰而寫?”這是個基本問題,並有著基本的答案:你為你自己而寫,不要試著將一大群的觀眾視覺化,根本沒有這種觀眾----每一個讀者都是一個不同的人物,所以不要嘗試猜測哪一種編輯想要印行,或你以為這個國家正處於閱讀的情境中,編輯們和閱讀者們在尚未閱讀之前,根本不知道他們要讀什麼,此外,他們總是尋找一些新鮮的東西.不要擔心讀者是否將會“理解“,如果你沉溺在一種幽默的衝動中.假如它在你寫作的行為終使你發笑,(它總是可以被拿掉,只不過你可以一笑置之)你正在寫著主要為了討好自己的文章,而且你享受在其中的話,你將同時會為那些值得你書寫的讀者們做到娛樂的目的,假如你丟失了塵土中的蠢物,你根本不想要留下它們.這可能是一個矛盾,即使我警告說讀者是隻不耐煩的鳥,棲居在分心和睡眠的淺薄邊緣,現在我說著你必須為自己而寫,而且莫要被讀者到底是用甚麼隨之而來的標籤所嚇到而侵蝕了.我正述說著兩個議題,一個是工藝,另一個是態度,前者是個偉大技巧的精確問題,其次才是你如何使用技巧表現你的人格的問題.從工匠技藝來說,沒有理由透過草率的分工合作而失去讀者的支持,如果他們在閱讀你的書時打盹,那是因為你在技巧細節上有些疏忽,錯在於你,但是關於讀者是否喜歡你的大議題上,或比如說你說了什麼或你如何說,或是同意或是感覺到在你的幽默感或你的人生觀是的一種類似感,不要給他們一分一秒的擔憂,你就是你自己,他就是他自己,你既也不會跟從也不會退出.也許這有點矛盾,你如何作想關於不失去讀者而且一直關懷他的選擇?我確定他們是分開的過程.首先,努力工作把工具掌握好,簡單性,刪除以及盡力於秩序,想想這如同機器運轉一樣,不久你的句子將變得清楚多了,這運轉永遠不會成為是例如像刮鬍子或洗髮一樣機械化----你將會不斷的去想到在工具們能被使用的各種方式下的狀況,但最後你的句子將會著陸於固體的原則上,而你失去讀者的機會也愈來愈小.想到其餘的創作運轉:表達你是誰,放鬆並說出你想要說的,自從風格是你所為的,你只要忠誠於你自身已找到它逐漸出現在累積贅語和殘骸之下,每天更特殊的成長,也許風格不會固體話你多年來的風格和聲音,但當它花費時間找尋你自己本人時,它也花時間再找妳做為一個風格家的自身,甚至之後當你變老時你的風格還會改變你.但是不管你幾歲,再寫作時都要忠於自己,許多老年人仍然用他們二十獲三十幾歲的熱情在寫作,很顯然他們的見解依然很年輕,其他的老作家隨筆重複他們自己,他們風格是他們轉換成饒舌的無趣的密報,許多學院的學生寫著仿如他們是三十歲以後變乾的男女合校校友,千萬不要說任何寫作中你不會舒暢的在對話中說的東西,如果你不是個說“事實上“或“再者“或人們稱為獨立的個體的人(“他是個好的單身者“)請不要這樣寫.讓我們看看一些作家的寫作樂趣,當他們寫在紙上的熱情和他們的奇思怪想,不要在乎讀者分享了他們或否.(略)
(六)字眼(words)
有一種寫作可被稱之為記者書寫,而這是任何人的風格的新鮮感之死亡,閱讀當今的<人物>雜誌和報紙的普遍潮流----一種廉價的字眼,化妝的字眼和陳腔濫調的混合體,已經成為一個作家不得不使用他們的頻繁了,你必須與這些句子抗戰,不然你就會聽起來像是砍柴的,你將必須製造一個作為作家的標籤,除非你發展了一個尊重字眼和關於他們意指極為令人著迷的陰影的好奇心,英文語言是既強勢而柔軟的豐富語法,把握其根基並找到你想要的字眼.什麼是“記者書寫“?這是個從其他演說的部分貼補上來的即興字眼,形容詞被使用為名詞的功能(“偉大“,”被注意“),名詞被用作動詞(“主持“),或者它們是自動詞分列出來的(“感興趣“,”表現感情“),或者它們是填充為動詞型態的(“加強“,”將牙齒置入“),這是一個充滿卓越人才的世界,他們“有名氣“且“社交是為了採訪“,當將來總是“即‘將來臨“且某人永遠被“註記“一個筆記,沒有任何美國人在近年來曾經送過筆記,備忘錄或打電報,有名的外交官亨利基辛格,他回應了外國廣為注意的頂尖洲際採訪員以加強其士氣,坐下來而且燒掉一些記事紙張,被燃燒掉的紙張筆記總是在被惹火而生氣,並且來自於其坐下來的位置,這用的是什麼武器我還搞不清楚.(略)以上的報導正因為還在持續中,所以尚無法被感受,至於永恆的聲音,是早些點揭發了.是什麼使得這些撕裂的嗡嗡成為噪音的?直到現今只有史皮考\的腦子在嗡嗡作響而已,然而將這些邏輯的墮性分開的,正是使得故事如此難看,這正是寫作者達到任何目的卻最接近陳腔濫調的失敗.”他承擔了“,”只有被遇見“,”碰撞到他的臉”,”撼動一場孤軍之戰“,”在流行中腐化“,”傳來可怖的波震“,”紐約最好的“----這些親愛的辭會持續寫著它最為平庸的字句,我們知道只想要期待的,不奇怪的是等著我們的正是一個不平常的字眼的型態,一種偏斜的注視,我們處在一個斧頭的前頭,並知道你很清楚,我們為此停止閱讀.不要使你自己處於此種狀態中,唯一避免的方法就是去深心關懷字眼,如果你找到自身所寫且最近有人享受著病態的詛咒時,或一個商業樂於被搞得倒閉,問問你自己他們有多沉湎於此.注意其他作家在選擇用字時做的決定,並且對於你選自大量供應的字眼進行挑剔的動作,寫作的比賽不是要求快,而是要原創.養成一種閱讀今天所寫的以及早期大師所寫的嗜好,寫作是由仿造習來的,如果有任何人問我如何學習寫作,我會說我從閱讀男性和女性的寫作從業者那邊得到我想要做的和試圖去想清楚他們如何做到的方法,但是我選最棒的模式去耕耘,不要假設因為文章登在報章雜誌上就以為是最好的,草率的編輯在報業是普遍的,通常是因為時間不夠,作家為了討編輯的歡心而用了陳腔濫調,由於編輯看過太多類似的陳腔濫調故甚至不再能分辨他們.然後再養成一個使用字典的習慣,我最愛的可攜帶式字典是韋伯新世界,第二學院版,雖然它像所有的怪癖的字眼一樣.我擁有更大本的字典以獎勵自己,當我正在做特別的研究時使用.如果你對任何字的意義有疑慮,查字典吧!學習其語源學並注意它的源根如何進步的可疑枝節,看看它是否有任何你不知曉的意義.善用字眼之間似乎是同義字的小變化,辨明在"勉為其難","甜言蜜語","勸誘"和"刀鋒銳利"之間有何不同?把一本同義字典擺在身邊查閱.不要嘲笑凸出的袋子,如羅蓋的百科全書,要知覺這部全書是可笑的並不容易,立即查閱一下"惡徒",你將會被一個辭彙編纂者的惡行所覆歿,它以咒語招喚諸多世紀以來的非法,邪曲,腐化,奸滑,放蕩, 脆弱,極惡,敗德,惡行,賄賂,邪惡,犯罪,背離,和罪惡.你會發現,惡棍與流氓,無賴和罪人,墮落者與惡者,不良少年和暴力集團,無賴犯和飯桶,壞人和笨蛋,蕩婦和輕挑的少女,它們都是類似的用詞.你可以找到適合它們的形容詞以遣詞(汙穢的,殘忍的,魔鬼似的,很壞的),並且用副詞和動詞描述這些走偏路的人如何做壞事,交錯互涉引導你能描寫其它繁茂的貪污以及其他邪惡行為.再也沒有任何更好的朋友像羅蓋的百科全書那樣環繞著接近你的記憶力了.它節省了你在腦中搜尋的時間-----類似過度下載慣例的網絡-----以尋得在你的舌尖上正確拼出的字眼,當然它們不會對你有多大益處.羅蓋的<冒險>辭典對作家而言,就像是歌手使用的押韻字典----- 一個將所有的選擇都提示的書-----而你應該心懷感謝的使用它.如果你已經發現無賴漢和流氓這兩個字,那麼你會想知道他們如何不同,那麼就去查字典吧!
同時要謹記在心,當你選擇字眼和將它們串成一起時,它們聽起來如何?這樣說或許有點荒謬:讀者們用眼睛閱讀,但是事實上他們聽見自己朗讀作品,是多麼出乎你的理解之外的.因此這種有關韻腳以及頭韻法的事情,是每個句子的致命一擊.舉一個典型的例子來說-----也許不是最好的例證,但是卻是不可置否的如此近-----就是進行中的段落.很顯然的我熱中於創造一些處理手法,而我的讀者們也樂愛於此-----遠超過於我已經提供娛樂他們的努力.然而他們並不是用眼睛看而沉醉於此,他們在自己的內部耳朵聽到這些字眼.
E.B.懷特中肯的在<風格的元素>中舉例,這是一本所有作家每年都應該閱讀一次的書,當他建議人們試著流傳一至二世紀的任何段落,例如湯瑪斯帕尼的詩<這些事是戀人的靈魂的時光>:"像這些試煉人的靈魂的時光,
如何試煉正是生活在這些時光中!這些是為了人的靈魂而試練的時光,靈魂睿智,這些是試煉的時光."帕尼的題目相似詩,而以下四句卻似燕麥飲品是創造過程的神聖機密.好的散文作家必須成為一部分的詩人,總是傾聽自己所寫的.E.B.懷特是我最欣賞的風格家之一位,我意識到自己成為他如此重視語言的韻律和頓挫的作家戰線上.我(透過耳朵)喜好他使用字眼的型態,這使得它們進入到句子當中.我試著臆度他如何在重寫這些句子中,重新集合這首詩直到一個段落即將瞬間的暫留時的結尾,或是他如何選擇一個勝過另一個字,只因為他置身於某種情緒的重量之中.這正是說,"晴朗的"和"安穩的"之間的差異-----前者太軟,後者則奇怪的騷擾著出自於不尋常的n和q子音之間.此種音調和節奏得深思應該被穿梭而入任何你所寫的東西,如果你所有的句子移動在相同的沉重步伐,甚至體領悟到好像死相卻又不能治療,把它們大聲念出來吧!(我都全然地跟著耳朵在它們呈現在世界上之前大聲念出全部).你會開始聽見問題躺在哪裡,看看你可否使用掉換一個句子的秩序來獲得多元化,或利用新鮮或平庸的形容替代一個字眼,或者是變更你的句子長度以使它們聽起來正如它們是從同一個模型做出來的一樣.一個霎時的短句可以攜帶極大的抨擊.它停留在讀者的耳中.記得字眼只是你擁有的工具,學著去以原創和用心使用它們,並且記住:在某處有人正在傾聽著.
(七)用法(usage)
這全程的談話有關於好的字和壞的字,給我們帶來一種灰色但又重要的領域,稱之為"用法".什麼是好的用法?
什麼是好的英文?什麼新潮如薄荷的字眼是ok好的呢?誰將會是評審?使用ok是對的嗎?我也沒有提及學院學生一個煩惱註冊的意外,而在最後的章節我會描述自己為一個字眼怪客.這裡有兩個美好又近期的到來."困擾"
是動詞也是名詞,意指給別人一段艱難的時光,或行為上所被降臨的困苦時間,任何人只要曾經有了不當的加油而煩惱,35-BX型號將會同意這字眼聽起來是完全正確的."怪胎"意指一個狂熱主義者,和未遺失的迷惑氣氛,用於稱呼某人是個爵士怪胎,或下棋怪胎,或太陽怪胎,透過這可能大約推動了我的幸運,去描述一個抑制不住要參觀馬戲團表演秀的超級怪胎.我總是接納那令人快樂的兩種用法,我不考慮使用俚語,或者在它們後面放個問號,以表示我厭惡真正知道青春文化中許多放入的暗語.它們在我們需要它們的時候是好的字眼.但是我不接受"備受注目"和"偉大者"和"即將來的"以及許多其餘的新手們,它們是廉價的字眼,而我們不需要它們.為何一個字好而其它卻廉價呢?我不能給你任何回答,因為用法沒有可供修理的界線.語言是個從一個星期到其它先為的改變中,增加新的擱淺而去掉老的字眼,甚至字眼成為互相鬥爭的字眼,在可允許的以及通常達到他們的抉擇,特別是一個全然的對象化的基礎,例如品味("備受注目"是廉價的字眼).這仍然殘餘了一個我們的口味製造者是誰的疑問.問題被一本全新的字典編輯對照了,此書稱為<美國遺產字典>,在一九六零年中期,這項創舉開始著手,他們像一個"用法的討論會"以幫助他們鑑定新字眼,並且奇怪的結構回來敲開他們的大門.哪一個應該被宣示,那將耳朵逐出的預示?包括一百零四個男女的討論會-----大部分是作家,詩人,編輯和教師-----他們知道要照料語言並試著將它用好.我是其中之一位參與者,而且過了好多年我還收到問卷.我可以接受"終結"和"擴大"嗎?我如何感覺到"這就是我"?我可以被准許"喜歡"被利用為一則連接詞嗎?-----正如許多人所作的,如何在"偉大的好"當中"表現偉大"?我們被告知在字典中,我們的選擇可能被檯面化,就在分離"用法筆記"時,使讀者可以看見我們的投票,問卷也留下空間給任何我們可能感覺被強迫的意見-----討論與會者熱心的抓住一個機會,當我們找到字典版的日期,並且我們的評論被傳播到媒體上去.熱情高漲,"好上帝,不,決不!"芭芭拉杜奇曼叫著,詢問有關動詞"給作家"的問題.獎學金沒有激怒那些語言潔癖家,去面對淤泥.我分享了杜奇曼的宣誓,內容是"作家"應該永遠不被學術化,我也同意李維幕弗德說的,副詞"好"應該從海明威的未公開遺產中被除去.?但是用法的守衛者不光是只是作一半的工作,而是防止語言成為馬虎的.任何笨蛋都可以統治'聰明的'這個語尾詞,正如同'由健康的觀點來說',可以被改為'從呆子的角度來看',或者那麼'相當獨特'也不再比寧願懷孕更為可能,另一半的工作的職務是去幫助語言藉由歡迎任何外來與成長,而帶來力量或色彩.因此我很高興見到九十七百分比的我們投票給承認'翹學的學生'這個字,它是乾淨而活躍的,但僅有四十七百分比能接受"年長的市民"這個詞,它是典型肥短而來自社會學領域的干擾者,現在一個非法入境的異鄉人是不被記載的居住者.我很高興我們接受了"升高"這樣的動詞構造,我通常是不喜歡,但越戰賦予一個精確的意義而完成了錯誤的弦外之音.
我很樂於我們採取全員參與制度,使各種健全的"白話的"字眼在之前被字典嘲弄,形容詞如"騷動的",動詞如"扣板機"和"著急",名詞如"蹣跚"和"大亨"和"慢行",後者被七十八百分比的人證實據有任何困難的失誤,正如在"通勤者每日到曼哈頓的慢行".原本它是一個"荷蘭海角"的字眼,被應用到波爾人用牛車的費力行旅.但是我們的討論小組明顯地感覺到曼哈頓通勤者的日常慢行是不亞於困難的.然則,二十二百分比的人不願意讓"慢行"進入到普通用法中,那是揭曉了我們討論會投票的美德-----它將我們的意見放入展列中,懷疑的作家們可以處理他們自己的根據,因此九十五百分比的投票反對"我自己"作為"他拜訪瑪麗而我自己去吃晚餐"中的用詞,這是個判定為"過於拘謹的"和一種"可帕的"和"一種婉曲語",必須警告任何不想要矜持,懼怖和委婉的用詞者.當瑞德史密斯說到"我自己是一個愚蠢的避身所早期被教導為我是個骯髒字"另外只有六十六百分比的討論成員反對動詞"接觸",一度被視為"俗不可耐的",只有半數反對被分開的無限的動詞"做錯事","乘巴士".所以只有五十百分比的你的讀者會誤解你決定自願叫妳學校公佈欄和搭公車到另一座小鎮上學.如果你接觸你的學校公佈欄,你可能要賠上其餘十六百分比的名譽.我們的明顯規則是向狄奧多.M.布斯汀-----暢銷書小心翼翼的作家"作者說:"我們應該應用認知的測驗,字眼會滿足一個真實的需求嗎?讓我們給它一個投票權吧!"(end)
(第二章) 出版的管理法則
行銷的仲介有分實體書店和網路模式,此外還有外製,代製,和自資,自銷等出版方法及行銷,是比較透明化的方式,等於是自外於被他者商行或體系管束的自由商業模式,最近還有一人出版社的形成,廣泛的影響了出版業的傳統趨勢,而使後者受到了威脅,這種菁英化的出版管理比較節省成本,而且品質新穎,多數經營者眼光精準且為文化知識代言,所以也有不錯的回收利潤可言,然其實值則為出版之獨裁單位.其實另一種型態的獨裁市場,是被線上平台所霸戰的流動式文化,包含各種文類的播報與發表,其速度之快卻趕不上讀者大眾的興趣,所以成了網路之荒廢文化出版事業.而且採用自由運籌的會員形式參與,滿足了作者的發表欲,和交換文藝意見的擂台,卻是無法實際上快速估價和印製的商業法.網路泡沫出版的管理只要有超容量的雲端空間,提供使用者的行使權,就能屹立不搖而長久的經營下去,期間或許有維修期或者是管理法則的通知訊息告知使用戶,但是其存在的價值如虛擬帝國,卻是文化基底的一股向心力的製造,留住上線者的使用興趣及忠誠.
出版的品質管理在於印刷術的優劣與否,印製書本時要注意的事項有書皮上光,封面設計,書背印製,摺頁方式,出線裁割,等狀況關於專業的印刷術流程簡而言之可分為加工,設計,製版,裱紙,裝訂,尺寸,顏色,選字,物光,頁碼,校對,排版,選版等步驟,需要上課學習,或實際與廠方配合操作,然後議價,交貨,完成,這是發行管理的製前作業,製後手續則包括付合約金,通路,鋪書,定價,廣告,上市,書評,等繁複的印務動作.書本製做得愈精緻責成本愈高,印製數量愈多則成本降低,出版本質在於印製出令人賞心悅目的成品來,讓買者或借閱者享受閱讀的光陰,和知識的陶冶與應用.
出版的實體為文字語書寫,少了這兩項,其餘的加工或投資都會付諸流水,所以忠於原著是對著作者之版權的尊重,下為左派書寫三種:
(一)精神病徵兆
閱讀精神病:讀者,文本以及精神分析:
精神病理的書寫(Psycho potho graphien)原著人:伊芙琳.凱蒂爾(Evelyne Keitel)
論文第二章精神病理書寫和當代文學:交互文本的問題(於1989年,由安西亞.貝爾翻譯)
內文:當代文學的特質就是文學市場分裂成兩個基進對立的陣營,一方面我們擁有現代及後現代文學,另一方面則是碎裂為各種異質文學,每一種都伴隨遮其特別的社會文化功能.文學的現代及後現代主義使得現代哲學的語言學傾向"成為永恆不朽",例如一個根基的語言學危機之普遍認知,使得我們的時代遭到折磨,不只是文學而且也是哲學致使語言的不確定性變得複雜化.
結構主義和後結構主義同時皆環繞著此種語言學危機的一項分析而成為軸心,聚焦在這正式的言辭結構上.在此,語言逐漸地被降低至基本的經營面,導致二元對立以及他們之所以整合和再整合的方向上.就費德納.德.索緒爾(結構語言學的創立者)而言,他認為語言學的符碼包括兩種分別的領域:能指是語言學的表達符號,以及所指,則是表達根據特殊語言的俗成而指涉的面向.索緒爾的目的性依賴於一個意義理論的建構上,他發現自己不得不強調語言之于外在世界具有一個索引的概念,就索緒爾之想法而言,作為語言學符碼的能指,乃是從屬於所指的內容.(Ferdiand de Saussure)
然而,這個想法牽涉到後結構主義者的後設形上學的領域(例如,由精神分析家傑克慎.拉岡以及哲學家傑克慎.德希達所再現的概念),拉岡認為,能指存在於所指之先前,但是在索緒爾的意義之中,卻是所指和能指的關聯之間形成的結果,拉岡和德希達的主張只有源起於所指的整合,所以能指僅僅是一個"所指們的效應"而已.(Lacan/Derrida)(附註)索緒爾認為能指和所指具有互動性,而拉岡則視所指為影響能指的一種動力,乃是性學之主控,總之,一種是符號學而另一種是記號學的象徵意義.
在索緒爾的見解中,能指和所指的區域是彼此互相分離的,而拉岡則認為,換一種角度看來,一條分割的線直接切穿能指們,它表達了自身作為一種對任何企圖創作意義和符指性的反抗中之意念.知識以及語言走進了衝突面,下意識持續地礦藏于符徵性之下,然而緊接著卻負載著一個壓抑絮語的軌跡.(在此種論點中,拉岡的言說理論深慮地異於德希達,他將自己包括二元對立的專制交換性之重覆分析中.)
即使在拉岡之前,羅蘭.雅克布遜(RomanJakobson)質疑了彼個縱橫關係和(亦即垂直的和水平的)交構關係,由索緒爾作為功能的整合之語言規則來呈現,不只是說明了運轉的夢境,正如佛洛伊德所規劃的(終尾的理解和錯置),也同時是現象學(phenomena)熟解於文學批評,以及暗喻和轉喻的相似性以及接觸面(這是李歐塔對夢相書寫的整理公式).
譬喻和模擬是拉岡理論中的關鍵內涵,它們指涉了兩種語言學的運作,藉此使意義和欲望陷入一個連鎖的語言學之言說中,譬喻的代換根據在相似性,模擬替代則建構在接觸面之上.也就是一個形象可以被移置以與它相仿的另個項目,或者代替成另一個代表與其相近似有關的特性之上,如果一個能指躍過介於能指和其間的分隔線,並且取代了另一個能指,則此替代性的能指(其本身代替了另一個之類的功能)將仍然是局部性的示現,其中在拉岡理論中的核心動態有關一個語言學所定義的潛意識,包含了一種持續的語言學符號的代換錯置,例如,在文字的轉換中:一個文字可以被另一個取代,一個能指的另它,一個字詞的另它.
介於兩種術語所牽涉的等量性質:即原有的那個項目以及取代它的那個項目,都置放在他們的實體之外,即其功能當中,兩者皆可潛能化地假設為同樣存在於一個言說的位置當中,而這個被代換的能指,即使如此仍可能永遠不會全然地被取代,卻也將是比較經常轉譯為某些其所擁有的物質,成為取代之的能指.
對於後結構主義學家而言,意義因而不能上升,至於結構主義學者,從能指和所指的關係之中,不過只是一個類似演出性質的複合產物,而其外表上只有透過一個永無止盡的取代和錯置之語言學記號,才能具有意義,對拉岡而言,所指(的意義)在能指之下滑動,語言因此而包括了兩種不同的絮語,第一種為了溝通而作用,而其次則表達一個下意識的衝動,模擬性的循環的欲望.
譬喻性的代換以及模擬性的錯置,結果造成了一個意義的爆發,意義從未僅止於指示敘述者的意圖,語言學符號的轉注也產生了新的意義,而且它被對象化的潛意識欲望所刺激著並且證實著,到底是什麼引起在語言學進程中研究的後結構主義學者的興趣呢?然而,它並不是功能化的普遍語,卻是其失敗的運作,當意義崩解和爆炸的時候.絮語的邊緣,以及反響來自一個揚棄絮語的領土,來自他們所研究的對象.
相同的語言學現象也是被現代化和後現代化文學所高舉的,例如詹姆斯喬艾斯,山姆貝克特,凡得米納伯可夫,湯瑪士品欽,羅勃特柯佛,唐狄利路,安琪拉卡特,等作家再現的作品,它是當代文學陣營中最為卓越性格之一的,並且傳遞了語言學由反拒呈現一個現實獨立性之語言學發音而造成現代哲學的次序,文藝絮語不再是被使用作為一個可倚賴的中介,為了敘述心理學上或是社會經濟學的現實,反而是假設一個新的面向.它作為一個系統的延異性以致於使它自身置於一個像是框格中的暫歇混亂的”現實”,將它置於秩序之中,描繪出區別性來,並且因而只創造出意知和生產出意義來.
在二十世紀中的文學,語言是自我指示的,時間以及再次是機械主義針對於其功能的語法休止實際上是被打擾的,因此引導了讀者的注意力,遠離它之所以再現和聚焦在它呈現的方向上,因此,溝通的過程成為了更加地問題化的事,文學的語言指涉了以上所有通向其自身,及語言本身,即為意念和意義似乎不可被依賴的流動性和不易捉摸的本質.(完) 
(二)後現代文本
後現代主義及交互文化的文學(翻譯)
當今關於語言的不可倚賴性的爭辯,特別是哲學和文學兩者兼備的高舉,從智識的背景相對於所謂次等文學陣營的成就,看起來更為甚之的具有特殊意義,因為在一九六零到一九七零年之中,一個文藝的交互文化發展著,並再現著例如羅勃特柏細格的<禪以及機車達致的藝術>作品,瑞塔莫伯朗的<紅寶石水果的叢林>,爾思特考倫巴哈的<生態烏托邦>,湯姆羅賓斯的<即使是牛仔女郎也得了憂鬱症>,凱特米列的<西塔>等作品,這些卓越的"仲介文本"的性質就在於顯著的"天真本性",他們儲存了文藝語言所具有的再現的功能,使成為增遞性地問題化的面向,
自從二十世紀的開始,中介文本使得文學形式在早期發展如同十八世紀一樣,由於它逆悖於文化和文學背景在二十世紀中似乎不適宜的形式,如果不絕對性的話,此傳統文學使用的策略,預期的成果,以及圖解都不是單純的仿造式,然而實際上中介文本即使是利用傳統的形式,卻是發展出新的介於文本和讀者之間互相溝通的策略,經常是中介文本的方面才是他們成為一個相關於關聯清晰定義好的閱讀公眾,雖然在其間這種方面可能首先形似於似是而非的事實,但他們具有盛大的效應,只因為他們傳統的再現策略所造成的現象而已.
任何批評的分析在此種文藝的交互文化中,被限制住其本身作為研習形式和題旨的獨立中介文本,它必須不可避免的導入一個作為三學科(文法,邏輯,修辭)的含括之中,因為只有當這種特別互動的介於中介文本,和其目標族群同時被考慮的時刻,他們的企圖性在被閱讀的作用上只能被一個限制和詮釋良好的一定人數所消化,然後他們的創新的層次才會成為觀視,它是單獨地透過其社會文化的功能才可以令這些文學避免成為分類作圖譜式的文學.
其次中介文本所投注的物象,從他們高度地傳統化及圖解化的文學形式,就是他們極度地成為他類的事實:普遍化關涉到如此多種不同的一個文本形體是困難的,至少他是如此傳言,如果個別的中介文本被檢察視為純粹只與他們的內容所在乎的觀點,他們就會墜入系列文本可能被賦予諸如新左翼文學的標籤,或者是婦運,生態運動(環保),同性戀運動,等等,從一方面看來,此種定義根據分享主題確實帶來並招致介於獨立文本以及其主題的定向之間的關聯,朝向詮釋良好的次文化社群,另一方面,然而它卻隱含了非常形式化的結構,而直接穿越系列文本,以及所有中介文本具有的共通點.
由於在此類任何的系列文本中,有著通常分為三種文本的項目,此三種全都瞄準在一個特別是交互文化的族群中,其主體化的改變著我們社會決定性的內容,系列仍在質疑當中,我的標準是為證別在理論和文藝及仿造的中介文本型態中,當他們被描述為接下來的頁面中的模樣時,它的規範是處置在閱讀他們終結的程序中的,當然,被期待的不同文本形態的效應,簡而言之,我將他們標誌為不過是"反映","投射"和"沉思"三種依據在某種比較性的文學策略上,每一項文本形態都展演出形式的相似性與其他系列的中介文本具有從屬的形態,不同的態度和回應引起了三種形態允許我次第的定義他們同時在群體中的功能,以致於他們相關!於並存在於更廣泛的社會文化的脈絡中.
如果在二十世紀文學的裂解中,它可以被定型為一個介於不同文藝語言之間的對峙,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發聲於一個語言學的危機,於此時交互文化的文學從未曾詢問語言的再現功能,那麼心理病理學的研究被放置於一個交互媒介的兩種範疇,他們都劃下了某種雙向形式文學的方面式意義,交互脈絡是最為重要的.交互文本指涉著重要性的原因,在於應用了近似的文學策略,在病理學文本表現出異形題材,心理論.(end)
(三)藝術書寫的發表
藝術的非議
非議指的是批評,反對,否認,抗拒,等等的意見或論點,用之於藝術,你必須去評價它,評定它,評鑑它,評審它,以相反的面度去深思齊表達的內在質地或本質,反之,非議以藝評為主體而存在,必然成為其客體,然而藝術的非議是針對藝術品的意念而延伸的價值,非議的藝術則為藝評家的能力與評鑑品味所致的差異.
藝術的內容實體包括藝術家,藝術品,收藏家和展場,針對這些對象得非議,事評論家的義務,當一個社會的文化表演與創作過於豐沛,但卻缺乏文化評論時,再多的活動也不能提升人民的素養,反而成為一種賺錢文化的文化機器的藝術,形成盲目的潮流與觀看者,無人去討論,而只剩下競拍的相片和題目,藝術的真誠與虛構混為一談,無人評比,無人認真論述,而淪為某種流失的文明,這樣子的社會是上層階級的浪費,資源的壺設亂造,沒有人去注意文化藝術的本質,所以非議藝術是社會責任,也是一項擔當,不能苟延殘喘.
藝術非議的依據是美學理論,每個藝評家遵循的傳統各不同,分為西洋與東方的審美觀兩種,而哲學家所提出的美學架構,很少被實踐或應用,評判的角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文字深度,但是藝術品有被過度吹捧的可能,這關係到藝術家的地位,所謂的文化機器指的是畫廊,美術館,文化村,博覽會,等收取門票或者辦理買賣,拍賣的場地,文化的機構則如文建會,國藝會,另外尚有藝術雜誌,作為評鑑藝術的刊物,以上都有分公與私營兩種,關於雜誌,容易因為金援短缺貨人手不足而停刊,這裡只得事評論性的文章,涉及藝術史,藝評語活動介紹等,而不是像文化快遞此種免費贈閱的期刊,這是一種文化廣告的刊物,宣傳活動的方向盤,卻沒有留下太多的評文,多數的藝評者只願意出版專書,而不屑為小眾文化做分析之舉動,造成學院書市的擴大,但是真正去閱讀的人只有少數相關行業的讀者才會去碰,甚至有的還晦澀得令人讀不下去,這造就了社會與文化的代溝與斷層,很少人願意欣賞高度意向的藝術作品或展演,社會接受度一低落,文化就成為死海,光作表面功夫而已.
藝術的商業擴展是設計,參觀過幾次設計大展,感覺到這是藝術工具的提升與振興,例如電子印刷,汽車展,玩具,家具,千奇百怪,無其不有,此外,尚有藝術類基金的買賣,這投資成為基金會的資本額,最後仍是變成藝術獎項待估的獎金,或是拍賣畫繪的服庸,不可能賺到錢,最近看一些古董的電視節目,感染到最珍貴的藝術價值並不是俗煩的金錢買得到的,你必須精通於考據,才能得到正確的藝術觀視,不要以訛傳訛,而是要非議之.
藝術的經典化,與經典的藝術化大不同,一個是絕對的,另一個則刻劃的,前者是藝術使之不可顛撲,後者則是將經典改造或改編藉以創作革命,藝術是所有文化動物的共和國,是誰說的:藝術家不甘於只做文化動物,它們還想要開創新的類型境界,所以台灣二十年來的藝術變遷,形成如今如此繁榮的文化工業,但是很少有滿足於此的藝術家,他們不怕被審查或顛覆,但正如藝術是迷路的事業,同時藝術的非議也注定被人淡忘.(完)
(四)哲學深度
哲學是體現出夾雜在思路停滯中的出路,也是尋找另類發展的參考書,它使你面對每一個母題更加審慎時,縮小一些偏見的面向而體得全豹,它使人沉思,寧靜,理智,而且優雅的存在,你不會在分析當中盲目迷失,反而是暢所欲言一般的任由哲理在腦中運作,展開一條不封閉的思維活路,沉澱在思路之間,像是穿越一道道窄巷,光明經常是靈光乍現的,我在昏睡之中試圖尋找靈感,關於哲學的建議,我做了以下的提議,最好不要從事異性的哲學考據,因為那會使你喪失本性,趨於中性化,成為一個思考上的同性戀者偏向,失去自我的認知.同時,異性的思潮也存在於小說等各種文本中,顯現出真假不堪的密碼,唯有透過觀察和經驗,才能接近答案並且拆除謊言,並不是每一個人在寫作時都會說實話的,有的人不過是照本宣科,或斷章取義,這是我最厭惡的,我認為哲學是一種文化的體察,是發人深省得先聲,也可以是事後探討,或全面整體的考察,它掌握了我們人類最為深處的知覺,經由被提醒的知識學,我們找到了依據與驗證,從世界古今的道理中整理出一套理論,然後克服困境,面對未來不再絕望,與哲學為伍,我們變得更聰敏,對事物有所取捨,有所批判,對於可相信的事實加以推理分析,然後再加以實踐,這才是我們學習哲學的原意,我們為了遠離虛假,脫離謊言,通常會以故人的哲學作為基礎,然後研究,再發展出一套自己的意見,和解說,這無非是為了讓我們更接近現代哲理的腳步,不至於被淹沒在一大堆媒體製造出來的假訊息之中,惶惑不知其所以,做學問就是為了接近真相,所有的研討目的都是為了明白事理,更臻成熟,也表達出世界的圓融性,所以我才會這麼喜歡哲學,我親近它,閱讀它,實證它,再推翻它,如此我從中找到搗碎一段探索經驗之後重建的快感,我希望所有的哲學研究者也能突破窠臼,讓這門玄學更加得紮根於趨勢,而不是固守成墨,這樣我們才會有更寬廣遼闊的未來可以期許.哲學是由思考片段組合而成的大結構,具有封閉的理論根基,想要探門必須打好閱讀的基礎,講說哲學須由邏輯學開始,但是門外漢卻可以選擇自己的進度,不分派別廣為涉略,我看過齊克果,悲劇的超越,傅柯性史,拉岡,李維史陀,佛洛伊德,詹明信,羅蘭巴特,阿多諾,德勒茲,索緒爾,等等的哲學著作,我認為這些參考書是為了進行文學志向而閱讀的,所以我並不建議想成為哲學家或哲學教授的人們,學習我的選擇方式,因為這幾乎是跳脫右派哲學的路線,學了以後,會有成為左派的危機,最好是從後現代主義中逃離,進入海德格,叔本華,等主流的境界中,才能得到最正確的思想影響,進而成為正面的代言者,我希望每隔人都能選擇屬於自己的哲學參考書,自成一格的思路,這樣才不算是填鴨式的思考,而且如果你為了喜歡哲學家而喜歡他的作品,這種影響自然是一種臭味相投,但是後遺症可能是你必須接收哲學家的所有偏見,例如馬克思的思想千萬不要輕易嘗試閱讀,因為它會使你搞上政治罪名,或者成為一名共產主義信仰者,我們可以閱讀愛的哲學,例如巴斯卡,卡內基,等,幫助我們的人際關係更加完好,至於我曾閱讀過的尼采,上帝之死,我認為是一種叛逆的學問,多年以後,當你成長了,你才會參透他的哲理,我甚至在創作中背叛了所有的哲學家,創造出自己的信仰,但我還得感謝他們教育我獨立思考的方法和途徑,這使我獲益匪淺,即使如今我已經忘記了所有的哲理,但是面對新得哲學卻悠遊自如,我想這都是當初基礎打得好的緣故,如今我可以熟悉哲學的術語,閱讀哲學成了一種樂趣,與習慣,我帶著一種上層階級的心態,享受這種思想得愉悅,希望這樣的分享能使你也都成為哲學的忠實粉絲.(完)
(五)與寫作同在
寫作是我的本能,因為寫作,我釋放了腦中的奇思異想,翻濤洶湧,我是一個喜歡思考和吸收新知的作家,我甘於寂寞,在文字堆裡打轉,因為如此一來,我才能沉思,才能整理心中的意念,然後公諸於世,讓每一個讀者看到我在文學與宗教的路上,結交了多少美麗的詞彙,與觀念,我喜愛書寫,她填補我內在的世界,不再空虛,我曾經走到山窮水盡,或是腦袋打結的時候,那時我的念頭是跨越這個難關,然後我就能繼續寫作了,於是我提筆,我閱讀,我到各地搜尋靈感,我花費時間與心力在創作上,筆耕是一件充滿新鮮感的事情,一旦你走出文字的絕路,向你迎來的是陣陣美妙的花香,文章是一個使人感化的中介,你必須小心營筆設計,才不會誤導他人.
我寫作的東西很後現代,這是一種比較後設的說法,因為她難懂,難以解讀,所以被編輯閒置,被怠慢,我自己花錢製作一個部落格,裡面專門放置我的作品,無論是長篇中篇或短篇,都包含了我一個又一階段的突破,我的喜新厭舊,和勤於書寫的習慣,使我的人氣大增,我並不滿足於此,也不想要大紫大紅,我只要與大眾分享書寫的樂趣,和那些生活中繁複的事情,我的生命都奉獻給了寫作,我並不追求太多的財富,因為書寫就是我的財富,我在這其中找到了活水,雖然我在臉書上的人緣不好,但是我影響的人們也不少,大多追求宗教,愛情,自由,解放,與想像,我的寫作位置是獨特的,沒有人能複製,取代,然而我還是覺得自己必須不斷得突破自己,才會有更大的成就,我不要社會來關注我,批判,或者拍馬屁,我只要一個獨處的心靈空間,讓我繼續書寫.
在書寫當中,有發表的快感,有創造的驕傲,也有被歧視的遭遇,但是我都心平氣和的面對,有些人為了名利而與我聯繫,也有人為了名利與我對峙,這都不要緊,只要我能寫出現實與虛幻之間的平衡點,我就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作家,不管別人如何嘲笑,妒忌,或者不看好,我都持之以恆,為了書寫,我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心力與精神,為的就是達到自己的顛峰,爬到與世無爭的高處,然後回首煙雲處,投以一眼,我所眷戀的書寫世界,我是多麼的精彩,我為了達到自己的高峰,經歷多少苦思的夜晚,爬格子的白天,我日夜以繼,焚膏繼晷,為的就是超越世俗的眼光,開闢一條人們尚未到達的路線,然後讓別人來跟隨,來共享路邊的美景.
到了四十歲的年紀,煩惱變得多了,以前走過的痕跡,今日都得彌平之,書寫也是一樣的痕跡,她讓我迷失卻又歡心,因為寫作,我的境界不再無常,每天都是平靜的水波,陪伴我度過書香的生活,多麼充實,踏實,且平實,我喜歡文藝的各種論調,因為它滿足了我對知識的渴求,我追求,追逐,在文字的觀念之中,我是一個認真的沉思者,我對自己的創作充滿信心,因為寫作,我得到眾多資訊和經驗,我的豐富人生才走到一半,怎能說放棄就放棄,從後現代回到樸實的風格,有人奚落,也有人讚美,但這只是我故意的嘗試,我想自己還是比較適合走險峻崎嶇的道路,因為那種心境並非一般人可以體得,我樂於開闢,因為這是一種冒險的精神,希望寫作與我同在,賜予我歡笑與淚水,我走過,並且留下駐足的痕跡,我希望不愧於今生今世,作一個獨樹一格的作家.(完)
(六)在世界的角落寫作
我曾立志高,如一個展翅高飛的老鷹,想要寫出叱吒風雲的作品,所以語不驚人語不休,在題材方面也很邊緣化,我喜歡書寫新異的題目與內容,即使讓人咋舌,我卻感到高興,在我的世界裡,奇特是我販賣的快樂文書.在讀書會裡,我不發言,以沉默代替隱瞞的意見,我總是傾聽他者的討論,卻說不出個絕妙好詞,因為我的語彙恐怕太尖銳了,我的異端和前衛讓我止住言語,不想闖禍,我認為書寫就是一種滔滔不絕的說話,所以不想討論或被打斷的我,選擇了不發表任何評論,卻吸收了其他人的所有認知與見解,在私底下,我只跟好朋友討論女性主義的看法,無論是在公車上或是走動在社團中,我可以對一個好友暢所欲言,真的很快樂的言談,因為我只跟最聰敏的朋友分享,我的想法要透過對單獨的友人互相討論才能得到釐清,我真的很自閉.
但是書寫陪伴我渡過孤僻的日子,我像自由意識流一般的書寫,投稿,大多美好的詞和詩都在文字中釋放,解脫,也同時得到自我的幻想享受,我消費著文字的稿資,賺取高速的稿費,也享受了存在主義的生活學習,從寫作當中我得到沉默是金的寂靜,並且找尋到自己的靈魂輪廓,我讀很多的男性理論,為了在戀愛中多方瞭解對方,但是卻一直失敗,只好書寫沒有結局的小說和現代詩,在二十年前,我因為才氣廣結善緣,也得到許多名片和人脈,但如今卻是一片汪洋大海的沉浮,一個人支持著自己開一個人的工作室和出版社,我為了這個理想付出了許多時間和金錢,到最後,我將書籍商品拱手送人,為了做功德,我放棄了一切利益的回饋.
書寫者須要即興的創作,及時的演說,以及快速的更改,創作睿智的辭彙,倡導自己深信不移的信念,我至今只能退居幕後,在網路上發表部落格,然後集結成書,我已經寫了五年多的善書了,即使化做電子書也無人問津,因為商業社會裡的奇蹟和刺激太多,讓人不願退居而閱讀善書,或是勵行愛與宗教的書本.我將兩者合而為一,只是一種方便法,並不是真的事蹟記錄,我活在夢中,和夢想中,我願成為一個寫夢的人,但是一旦失去了夢.我只是空殼子,那些無聊的文字,從過去爬了出來,搔擾著我中年的生活,我想轉移題材是種成熟的作法,因為成熟讓人成長,去蕪存菁,我希望在文字寫生的路上,有謬思女神的陪伴,我要她眷顧我的創新行動.
現在我的世界是一個自我逃避的角落,我不願意去參加講座,文藝活動,不想讀別人的創作,除非有深意者,我總是選擇經典來看,從小就這樣了,我喜歡閱讀厚度高的小說,驚悚的書,浪漫的純文學,女性的角色讓我體驗到從女性的角度來看世界的獨白寫作,我偏愛用第一主格寫下一篇篇的小說,這是一種自我挖掘而後昇華的過程,從小說主述中我得到像似報導文學一樣的般若,因為這種向內激發的智慧,使我的作品有一種獨特性,與其他人的風格區分開來,我契而不捨的寫作,打破自暴自棄的牢籠,勞心的經營自己所司職的職業,我想我大概不會放棄這一條寫作的路,由於我更加堅定的與文友互相切搓,彼此在寫作技巧上一較高下.
發表的路徑已經離我很遠了,我如今像個獨立居住在圖書館裡的文字管理員,害怕自己的錯字未被更正,而成為一個錯誤與過失的傳播者,我含著文學的苦悶,窩居在鬆散結構的沙發裡,我最近的輕簡化書寫風格,使得後浪推前浪的現象產生,我以為每個文學從業者都把我當做敵人,透過媒體的整體抵制,把我推翻,將我拋到文壇之外,但後來才發現,也有文人受到稿費拖延未付的遭遇,我感到非常遺憾,寫詩是一種休閒,小說才是我的主業,我期望在未來能突破自己的成績,寫出膾炙人口的作品,再也不要曲高和寡了.(完)
(七)後現代是一種病
後現代主義的技法可能有錯位,取代,模糊化,並置,雜絮,分裂語詞,魅惑,詭異,但是它不似精神分裂症,後者是創作的病徵,為了後現代主義而彰顯其特異性格的幻聽, 妄覺,全部化作文藝的背景或基礎,兩者比較起來,使後現代主義成為一種病,敘述上的怪僻與不斷更新的文字表演,它包括魔幻寫實的病況,晦暗的陳述,以及顛位的敘事,後設與先驗等,它是一種實驗的存在,以及解決疾病存在的一種憂挹,在無法超越的時際,文本產生滯行會憂慮,而形成一種類似精神分裂的漫想,與失憶,它是代表未來後退的預言,與聰明的失落.後現代主義的文學很少,貨真價實的更少,需要大師來鑑定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正因為寫得不容易,所以讀起來更難,然而創作這樣的作品可謂是曲高和寡,而且絕對不會膾炙人口,只是為了一種理念而書寫的目的,大於暢銷的心願.這種運用理論來創作的文學或文藝,可以給人們一種飽足感, 特別是讀過後現代理論的讀者,更能觀得全豹.我有一個朋友,她專門蒐集後現代主義的書籍,也不怎麼讀它們,但是就是專攻後現代主義的概念,在當時二十年前的台灣,是一個完全屬於理想主義的前衛服膺者,應用在文藝事業上,也回收許多的收入,雖然我自己也是吸收後現代主義的理論,和實踐者,但是我不懂得應用在賺錢上,所以只能成為一個束諸高閣的網路文字工作者,沒有大成功.雖然他在藝術經濟上大成功, 但是也懂得功成身退, 到對岸發展, 以世界為家, 最後投資失利, 又回到台灣來,我覺得一個後現代主義者應該學著走出來,用平凡的行銷手法來推銷自己的創作品,這樣方是一種活用和實用化的作法,在捷運盛行的年代裡,愛瘋或許流行而且有點接近後現代主義的行為和型態,但是由於花費太高,讓人對於智慧型手機覺得很新潮但規格太高,所以也不太常用, 不用的時候就關機, 通不了訊, 連繫不到使用者的蹤影,除非是打卡留下蹤跡,否則沒有人知道一個後現代主義者的後設行動, 更不能透過電腦理論來溝通後現代主義全步開啟的快感. 除此之外, 後現代主義在詩歌上的成就是最高的,其次才是藝術品,和建築物,由於後兩者所費太高, 所以無法形成暢銷或者共享的商品, 而書籍卻比較便宜並容易大量複製, 所以得手的機會較高,進而閱讀者的接受度較高.一本小說要讀完需要極高的專注力和時間,所以當今的後現代主義潮流推出了微小說和合輯,形成文藝精緻化的趨勢,這是我觀察後現代主義在現今社會蛻化實力的一種見解,我當然是中立的,因為身為一個詩人和小說家,我必須清楚的表達出長篇的實力,微小說只是牛刀小試, 不足以構成競爭或威脅,只是它其實是一種屬於名人的文學形式,就像為電影一樣, 只有紅的人才能參與並得到許多掌聲,我個人雖然偶爾寫,但是卻無法達到自己的理想標準,濃縮文字的密度其實太難了.詹明信對於後現代主義的巨見,實在需要再行進修,世界爛社會的進化也與之脫離不瞭關係,他的預言理論非常合乎當代的發展,如果我們再認真的推行後現代主義的應用面向的話,一定能使文藝開出更普遍的美麗花朵,不至於使崩世代斷了這條傳承的後路,我個人覺得理論已經離新生代很遠了, 除了進行普及教育和訓練之外,後現代主義在現行教育體系之外的地位,必須透過更廣泛的傳播和流傳來延續其命脈,我們必得發揚後現代主義的精神,像編輯一本充實的雜誌一樣,收容多元的理論和文化,使我們的存在更加多元化,並且充滿創意, 與長久的生態.(完)
論述內容
第一章 夠前衛, 敢超越
為了預言,先驗,和踰越,後現代主義的文本是前衛而超越的,除此之外,他還兼顧理論的服膺,為了某種特定的概念而寫出,例如裝置藝術的層面,就是少數人懂境界.作為一種像似文學公案的文本,可以進行傳授,講述,與討論,解讀,後現代主義文本是一個謎題, 需要由閱讀過理論的教授來解碼.我個人認為,七等生的晦澀小說, 例如他寫給兒子的書信,證明了他包含某種意義上的秘密論見和語言儀式,將文字賦予精神性的懸疑與玄趣,所以有待人去發覺或挖掘,相當富有奧義密碼.就我讀過的<我愛黑眼珠>而言,隔岸相望的意旨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涵意,在水災中調戲身邊的陌生女子,為了讓對岸的妻子妒嫉,主人翁的水性楊花,其實是一種無奈的偽裝,這水災漫溢屋頂,直到生死相許的卻不是真愛,而是一個沒有身分說明的女人,她或許正代表著後現代主義妾身未明的地位,也縱容著自己不懂對面的現代主義元配正在生悶氣的曖昧情況.
第二章 後現代不只是屬於男性作家
我閱讀平路的<玉米田之死>時是二十歲初,只知道寫的是荒田的苦悶,但是文壇皆知其涵蓋一種假設性危機的意象,把枯死的玉米化作陽性性徵的群體萎靡,這是閹割的代徵,也是女性主義之心聲,透過玉米田的父權意識的陽痿,來發抒小說的母權寓意,這種高明的手法,卻是被蒙蔽在讀者的心底,無從說明女性被迫害境地的反擊.大學時讀著梁寒衣的<嚇!我是一條龍>有著東西方文學比較的感想,從古典文藝中的寓言典故中,去汲取類似和近似的寓意,這是一種女性自覺的閱讀心得發表和宣示, 第一本書揭櫫的後現代主義之後, 接著進入佛門書寫的告別, 與印記, 寫到< 迦陵頻迦之音> 一個境界無法突破, 竟然收筆了, 真是可惜, 佛門深深似海, 是永無止境的, 卻還俗嫁人, 我認為或許是某種昇華使其一念休止, 不再妄念書寫, 其實她的作品屬於閉關思索的轉折甚多甚深呢!我願把她當作一個女居士的文學公案來看, 擁有無限大的那由陀能量,是宗教的後現代主義, 不容易讀懂.
第三章 大師的命題
閱讀米蘭昆德拉,是因為張大春在我高中畢業時大力推薦的緣故而閱讀<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還去看了電影,但是<不朽>這部隱密的作品,比起<玩笑>與其餘作品如<生活在他方>和<賦別曲>來,比較不容易懂,或許是因為看不太懂其中對性事的闡述角度,所以將之歸納為後現代主義的文本,尚待考察其真實性.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也是讓我讀得很困難,我稱之為日本後現代的先驅,他得獎是實至名歸的. 如果說是賣弄艱難的哲學,看過他分析文學的書,會知道其實他有獨特的一套寫法, 凌駕於所有文學公式的,後來他寫了沖繩的歷史小說,也都無法超越以前存在主義意味甚濃的作品, 是為了他的智障兒子而寫的記實小說.
第四章 後現代小說論見
我看過不少為了市場而寫的書,感覺很造作,但是心思敏捷的後現代主義著作,如馬森的小說作品,卻充滿了悠然奇幻的色彩,還有所有的推理小說,都是次等或三流的後現代主義後設小說,從理論上來講,懷舊是一種文藝倒退,但是為了別出心裁,大多數的超越書寫都著墨在驚悚的題材上,造成脫離現實的版本.有人認為後現代小說有很大的隱憂,就是去中心化,邊緣化,將作品寫得失去了清楚明確得面目,好像是在表演文字的魔術,那魅惑令人眼花撩亂,在台灣,我覺得洪凌的科幻小說所裂解的不僅是後現代的癥狀,並且也是一種分化中心的寫作手法,可惜作者放棄了繼續寫作這種科技唯美與太空流轉的獨樹一格的文本,否則其光芒是無可限量的.
第五章 敘事上的切割
像<寵兒>或者是<我的名字叫紅>,都是實至名歸的全世界後現代時期的實驗意味濃烈的作品,得到諾貝爾文學獎是必然的,前者的筆調介於人鬼之間,魔魅而晦暗的寫作方式與技巧, 割裂了一個水子女嬰的身分認同, 既不能成為人得到母愛, 也不能享有受教育的資格,但它的心思卻很縝密而細膩,作者到出了它處於中陰地帶的苦楚與悽哀. 後者則以四個人格的細密畫師們, 分別代表伊斯蘭的傳統價值, 就像<金色筆記>的寫法,以多個段落交疊的方式放置各個文本,然後組成一本看似支離破碎實則完整拼湊的厚小說, 這種技法實在是太精彩了.
第六章 實驗語法
舞鶴的作品去掉所有的逗點很接近後現代臉書上使用的語法,是一種類似潛意識的書寫,將主人翁的心聲以主觀的描述,構成一部精神分裂囈語似的作品,讀來略見其手法的高超,因為原住民的邊緣化地位,所以其書寫也從邊緣化的角度來寫, 真的很實驗, 也讓我看見了這種超越正常意識的個我哀歌, 其實正是弱勢的言語. 說他是早期的後現代,其實也不為過,因為他的作品總圍繞著出草為伍,所以說是一種後現代的閹割, 並不是一種褒獎, 而是一種貶抑, 動不動就去勢, 是太過火了, 並沒有多少人看得懂, 除了原住民以外, 大多的人都以奇異的眼光讀之.
第七章 二十年前的後現代
二十年前讀羅青教授的實驗詩集及詩論,以及紅極一時的林燿德的詩集<銀碗盛雪>和後來的<鋼鐵蝴蝶>都讓我感到男性的後現代主義文學很有自信,充滿文明的禮讚和歌頌,那時討論盛極,書寫的卻只是少數,所以能讀懂的人算是前衛,還有一些理論家在個領域如建築,藝術.劇場,等發表後現代的文論,所以在當時,談論後現代是一種知識界的時尚的趨勢,能閱讀這些論述簡直是一種享受,與崇高智慧的吸收與表現,我到現在還是懷念不已,二十年後後現代逐漸電腦網路化,我們的活動脫離不了它的控制, 簡直是一種癮.
第八章 文化盛世的這個世紀初
有了文化快遞,有了新世代,後現代變成一種表演的戲耍,展示,各種文藝冒出來,如雨後春筍出土般,蠢蠢遇動,但也表現出一種對文藝負責的勇氣,這世紀初的繁華接續上個世紀末,也算是受到後現代主義作品影響的結果吧!其中破周報所站的地位以今不如昔,卻也帶領了左翼知識份子度過一個充滿激動和魄力的時代,在當時, 所有的文化界指向當代的流行圖騰的要算是地下運動吧! 地下電台, 地下藝術節, 地下劇場,地下電影,地下刊物,等等,我們樂於當地下文藝的傀儡,與戲偶,因為那充滿生機與樂趣, 所以我認為後現代是地下形式的一種表態.
第九章 小說的雕琢難度
胡晴雯的小說<太陽的眼淚是黑的>是病癥的浮現,傷痛的出現,雖然作者並無交待她本身有無生病殘疾,但是卻自然的表達出弱勢的一面,黑暗的心理世界,這種接近後現代的寫作不容易,但她卻輕易寫就,真是佩服這種功力,或許是觀察入微使然, 使得胡的作品成為新的後現代主義代名詞, 她在內容上以互換主角述說, 顛置, 不同位置的自言自語,等等技法,五花十色,豐富了黑色小說的內容宰制,成為客觀的一種傳達.
第十章 馬奎斯的問號文學
馬奎斯的文學是超寫實的,絕對跟台灣的魔幻寫實有影響的關係,現代新生代盛行書寫魔幻寫實的鄉土文學,以為這就是後現代,其實他們只是想超越宋澤萊老師的成就而已,他的作品越寫越好,但目前正在書寫基督教和原住民的題材,就宗教而言,基督教所倡言的樂園是脫離現實的神話,而馬奎斯的輪迴小說和愛情小說都是黑暗的,兩者有著天差地別的境界,但願這樣的文學讓讀者超脫,作為借鑒,以突破自己的低潮現況.
(八)翻譯日本語勉強帳面
日語學習筆記 The Golden Years (Columbia C3L21) 第三回 〈爵士樂的畫像〉 村上春樹/文 〔連載〕比莉˙哈樂代(BillieHoliday):私生於1915年4月7日,從十歲起被強暴十年半以迄娼婦生涯等心酸的少女時代經歷,由歌手的身份舐唱而出。自從1936年開始用自己的名義身份錄唱,1939年錄製了〈奇妙的果實〉專輯得確立之評價。其音樂恰如樂器演奏者的即興彈奏方式而具有特徵化之歌唱法,之後受到現代爵士樂派的大力影響,並且參與此音樂浪潮,因耽溺于麻藥中而縮短了歌手的生命,1959年7月17日去世。 正啟文
正如頃刻聆聽比莉哈樂代的音樂,心情好似那種悸動的感覺,然而比莉哈樂代的地位乃是知名的歌手,這是家喻戶曉的事,更由於她的年齡正值盛年期,正因如此資歷加重而促使她知名度增高之寫照,正是接下來要介紹的內容。過去在1930年代到40年代前半段之中,她的歌聲殘餘在錄音之中剎是好聽。其腔調又如水流潺潺的聲音,她的歌聲風靡了那個時代的聽眾們。有了眾多樂迷的基礎以後,再度發行歌倫比亞唱片公司的專輯。當時她不相信想像力如潮的程度,而將視野放在飛翔般拓展的幻想上,正如同地球的搖動樣子,她配合著爵士音翼法而唱,恍若地球插翅而翔,說誇張(實則)也不誇張。此種歌唱藝術的技巧之所以那麼的唱法,純粹是為了製造魔幻風格。此種風格能夠自在地使用者,就?°?所知是少之又少,除了她之外尚有查理˙巴卡(Charle Vaca)亦屬箇中好手。 然而把歌聲唱到極致,身體卻被麻藥侵蝕,從此而後她在浪潮時代的錄音,就好像需用十分熱心的態度去聽才行,因為意識容易遠離難以集中。自從我聽了她早先在1950年代灌唱的錄音之後,心中心深受其苦痛而感染到沈重的氣息,乍聽之下含有悲傷的情調。但是進入三十年代以迄四十年代的歌曲,我寧可挑選那時代的錄音帶中,好聽的舞曲藍調比較動聽的曲子來欣賞。憑直覺得知,我的心和身體對此類音樂的需求是專情於此的脾味。比莉哈樂代的晚年,雖然意味著歌唱內容的崩裂,但我聽取其音樂而可能獲得的整體印象究竟為何?針對此題而隨想的結果,其中表達的整體是什麼,我把此種強烈的魅惑的偏愛到底要作何解釋呢?(如何詮釋呢)雖然隨緣地聽著那種被救贖的專輯單曲,卻又同時加入最近內心的感觸不那麼回事。比莉哈樂代的晚年歌曲在聆賞的時候,我由表地與之靈犀相通,或將勾動生情之事書寫下來,直到此種心緒拂去多數的過往,直到此種感觸中的傷懷託付於眾多人心之中,她的音質全部沈靜地接納於耳中,將所有包括在內的被?免的氣氛表現出來,我悉聽充耳陶醉其中,而且?不會忘懷。所以我並未痊癒,我決定永不痊癒起來,為什麼緣故呢?是由於一旦痊癒不了之後,才會存有救贖感。 然而於此我心卻深切地產生個人的沈思,我將此種音樂以尋常的放衍態度聽完,卻未燃起一絲感慟,是由於比莉哈樂代的優質錄音所致,也就是哥倫比亞製作的唱盤品質之故。雖然其中之一曲作如是聽法,但我卻將迷人的〈你的那般微笑〉選為佳曲。在時空之中收聽雷射唱盤的版本,那種感覺有如見視到天才的獨唱,她的歌聲唱著:「當你微笑時,這個世界也跟著微笑。」When you are smiling, the whole world smiles with you.所以世界就是微笑,假如不接受則斷定永遠不會知曉,真心相信時就會發出會心微笑。
第七課 〈補充教材〉P.45 取材P.72〈週刊讀?〉8-(平成7年8月13日)8/20摘譯〈魔鏡的女王〉井?元彥(作) 已是暗夜了,月無影,被濕氣雲層覆蓋於空中。現在看起來有雨將降落,由於梅雨時節獨具的不快感覺,透過衣服而使身體也受到感染。時鐘指著午間十二點,夕子正與戀人在馬歇經過登階梯板。在這個坡地上,她住馬歇居所此處,附近有人跡流通,夕子走進玄關搭乘電梯到達五樓。這幢八樓建築中五○三號,是馬歇的住宅,她也住在屋內,馬歇在十五年前左右在此公寓中建居舍所,外壁有些微薄的污跡,現在流行自動開關並不是最新的設備。但是走廊外表剝落的痕跡已在外壁上顯出,這個住所也有些新增加的掉漆跡象。夕子接到田口和表禮二人的書面通知要到五○三室一趟,將她的電話機(Inter-phone)收押。她等待在門外多次,二回三回說要來做筆錄,卻一直等無消息。她傾著頭擦拭頭髮(剛從澡堂洗好身體的樣子)。
弘子從肩袋(ShoulderBag)中拿出她的鑰匙,把門打開。門上的鑰匙圈(Chain)掛在洞裏旋開。進入房內黑暗無光,住屋門前的短廊內她的步履通過時,把格子狀的玻璃壁窗後透明的門打開,房間裏的電燈也接著打開照拂。【你在書房裏嗎?】夕子小聲地問道。田口對研究的熱中簡直到了忘我的癖好程度。夕子先把室內的電燈開關(Switch)都打開,隨後悲哀的心情卻襲上心頭。氣消了以後,乾脆整個人倒在床上,以日本式的T型和服(ZipanShirt)姿勢躺著。然而,針對這件心煩的問題卻無法忘懷。其背後突然被刀子(Knife)刺中,鮮血把襯衫都染成赤紅色一片。 夕子不禁悲從中來,連這兇手是誰都無法確認就死了,非常恐懼的表情伏在臉上趨除不去。夕子當時的悲痛叫聲高喊,之後噓喊著因口的名字,目光張開停格(cut)不動,瞳孔裏的光消失,已死了。(已經被殺了,然而為了什麼動機?)旁人觀想她的死樣,背上被突起的短刀刺殺,?非自殺之態。(警察知道背上的線索)夕子由房間住所的電話聽筒撥號,通話撥號(dial)到110警線求救。她報警--發生了什麼事情--人既然已經死去,不知被殺的原因--知道了報案者的名字是什麼--東海林夕子為全名──東海林女士,住所地址是那裏──是的,這裏是世田谷區上馬……以上是夕子在,馬歇的所在地說的話--明白了,請你不要動馬上就派人前往公寓--好的。夕子的電話放好後,兩眼前方浮起了像夢境一般的思路和情境,那就是現實的情景。在她目光眼前,身體無法動彈而看見他的屍體橫陳前方。忽然,夕子奇妙地回過氣息來,田口伏倒在一旁,左腕前伸出之拿態,右腕手掌稍微放在胸下,為何他抱住鏡的形是如此?為什麼手中拿著一個物質,夕子走近看,「是銅鏡。」夕子才一想完嘴巴就說出此物的名稱哪是古代的古墳中出土的銅鏡古董,直徑三十呎左右,是大型的古物。上面寫著什麼漢字大約可以看得出來。(為何用手去抱住那個東西呢?)不思議的想法興起,當她再次看到的時候,夕子馬上將思路打消。 電話聲剛好響起,電話(bell)鈴響了一、二、三次,留守警方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夕子聽到第五次聲響後決心去接聽電話。──警察局。你是東海林夕子嗎──是的,我是──夕子(舉著話筒)說了話之後,同時電話佔線中,警察在電話來訊之際不知何故中斷了。--讓你久等了,你的通報已經收取到了,現在警方那邊已派人去了,那一帶非常地難以熟悉,恐怕要縮短馬歇的入口到出口的公寓,非鎖定區位地圖不行。--知道了--啊!隨後這個現場請勿讓他人進入,記得把鑰匙鎖好,而且,案情及線索在警力到達之前,無法斷定這椿殺人事件的真相究竟是什麼。現場的保存原狀是相當重要的事。--我明瞭了。夕子把電話筒掛上去,死去的那端情況很糟,這間房子經歷過事發的口實,要怎樣的把持才能使氣氛好轉。夕子把電燈打開又把鞋子穿上走出玄關,將鑰匙鎖上。然後搭電梯下樓,促馬歇的玄關外走出去。警方在五分鐘不到就來到她家,夕子在道路上飛馳出去,朝向命運終端的手揮別公寓的所在地而離去。(何不等警察來呢)

〈推理小說沈思〉推理小說在捉拿口供情報之人物時,一般有下列幾種延繹描寫法:私生、雙生、親生、試管生、冒生、代生,就執法人員而言辦案的智慧是DNA和指紋追蹤的鑑定科學,然而小說讀者對法官或法警卻無能針對法律線索進行批判,除了對現場的接觸經驗之欠缺以外,嚴格的法務訓練也不容插手,所以很快地被這項程序資料所主導。在閱讀上一開始就認同作者和法曹的意識型態者,不可免除會受到傳統推理習慣的誤導或帶動。
認同於嫌犯狡滑心態或脫罪口供者,會嘗試從閱讀境遇中去找尋小說的陷阱和逃逸空隙,或扭曲事實和在插?間伸展人性偽善的性格面。這類心理基本上為反推理常態化的出發點,也是後現代精神分析文學評論派傾向於反控中心主義的趨離範例。 推理八卦解法仔細演繹推理情節之凶吉,會發現凶兆顯跡的誤判機率,而吉兆則接近水落石出的真相浮面。這並非倡導讀者去應用繁複的〈周易文王卦入門註解〉來推敲小說格局中的懸疑卦位,以判斷偵察路線如何偏離或導正,而是認為三顆銅幣的三一律代表的不祇是推理術的陰陽規則,或許偶而在人性的轉折上會因感情的突發而使小說結局逆轉讀者不必要依準於最終的標準答案,就好似女性推理欲藉〈三個便士〉或〈三個銅板〉的觀點,從經濟自主權和羅曼史觀來推翻男性推理的純粹思判與獨裁主義。推理是警校學生實習破案模式的方法學,小說則為民眾瞭解法定細節和罪犯心理的範本,從文學的類型進入法人共存的世界觀。 宗教判官對刑案的看待方式,足以對照先驗天理和後設法網互補倫理道學,推理作家將兼犯特異功能化或把犯法罪名推諸〈X檔案〉式的迷幻主義,都是不正確化的解法。聰明的推理師應善於跟生者死靈打交道,正因為宗教跨界於生死之謎域而使得案情呈現點(人物)線(線索)面(法律)的三角規範結構。

線索的整理講義 小說的(能/所翻)在推敲刻情關鍵時,是依線索賦予的推翻彈性而形成的二元面度。亦即直譯資料以及言下之意蘊含的玄機,後者根據讀者的領悟和發現而呈現,處于被主導的基點上去摩擬偵探人物和兇嫌的心機,也形成了實構和虛構的援引默契。線索的來源主要有人物的身份背景,個人心理的固置,現場的疑點和證物,時間空間搭配上合理的推測邏輯,最後一項條件是貫穿所有附述線索的主要結構。我們閱讀推理小說的目的即將理解功能放置於這項主構之上,為了扮演好的陪審員,讀者也陷入了真相與假相的謎題訓練情境中。 推理的接龍式脈絡對讀者而言,在於鬥爭因果之來龍去脈以達到個人驗證懸案犯罪的看法。在因果推測之中,有的讀者以看透人格心理作為破案的鏡像,有人則偏愛線索的根源和深結構的抽絲剝繭。鍛鍊自己思考推理技巧時,不妨作個旁敲側擊的筆記,試將人物身上銜接的疑點,貫穿全局場景和副屬關鍵地點的漏隙,整理出合乎希臘〈邏輯〉學的條件和結果。依作者論的賞析較為理性薄弱,但可從文學架構而分析其型類。 〈漫畫屋〉裏的漫畫為製造笑果,而偶爾使用了語彙的雙關指涉語義,具有兩種影射意態以上的稱為複關語。因為在通向整個漫畫文本的理解上,需要一道解析笑感來源的手續,其中也必然與後成語法產生矛盾的曖昧的衝突,於是發出行為上的懸義和歧態。例如(3)(4)(6)(8)(9)(11)呈現出雙義複合在同一件事物的詮釋上,還有圖解的笑料提供會心的一笑。其餘的則為補述語法上互通慣用的副詞名詞。 市場上有許多看漫畫學日語的版本,但由於對幽默感的解析,缺乏一套具有說服力的詮釋,所以笑話漫畫難以如〈笑林廣記〉--像被文學化研究。漫畫所加添的圖文對照有時仍因語意含糊而不知笑趣所指為何,所以會發生圖文分離賞析的效果和差異,而每個人解讀出來的感想也不同,這且視理解幽默感的潛力而定,而且跟語言學的基礎有很大的關聯。讀者若想開發此種能力,除了對喜劇之敏感變的具備,學問的領悟和聯想誤讀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腦力功能。直譯笑話之語言法則與EQ有關,思想的成熟度亦是。
註解:
(1)稱謂之指稱代名詞”你們”後面附加的和”大家”同意,屬於提稱詞複合型的雙關言,使前者字義增加強調之旨。
(2) 外來語翻譯成日語而形成的雙關語.
(3) 邦太君本人可能在個性上被影射為反對派.
(4) 吃西瓜暗喻著受苦而為解脫的雙關語.
(5) 在稱呼人時有著不客氣之義,若為鸚鸝互相吵嘴時,則此稱詞更加地不禮貌。
(6) 作詩賞星時的心情和景緻被喊吃飯的聲音破壞了,形成詩作誤判的責罵。
(7) 皆為稍微之義,在含糊(Fuzzy)語言學中具有輕描淡寫之本義。
(8) 烤了好吃的烏賊暗罵黑鴛烏心肝被賣。
(9) 糊在足球上的海苔代表不支持的球迷立場。
(10) 將母子之間對立的姿勢表現出來。
又如星和欲同音異義,將摘星的願望擬人化可使用於童話式的雙關語中,產生語意的聯想如明星夢或星光看起來接近眼前的錯覺,故發出欲望的誘引。另外,賑是指熱鬧之意,在中文裏賑字則具有賑災救濟或募款的意思,解釋在園遊會或義賣會時,最能使用為雙關語法之應用功能。所以雙關語被擇用的場合或指涉主題,跟它擴充的語義範圍有關,一般受限者可能是聽者無心故無法理解所致,其實語言恰巧爆出誤讀之冷門機率,正是幽默感令人覺得睿智雋永之緣故。 拿所有同音異義的字彙來造句,在所有語言中皆能對照出互涉的興趣。喜劇的表演欲很容易透過語言表現在行為喜感的會意上,雙關語的權衡標準在於文類分析,其作用猶若夾子的兩端伸縮性,同時補涉著同性質和異質性的暗喻語。佛法上所指的兩?並非雙關語,而是兩種詮釋相反或差異的修辭,具有不誠的意識和說法。它是造句上對指事型語言的應用,我們在這裏研究的是語彙單字上的雙關法,故佛學中的雙關言開發不大,由於教義上的混沌主義大抵由副詞啟始。
雙關語法式政治
(1) 漏者缺字以達到誤解的幻聽──
(2) 諷刺的比喻以相反語義強調──
(3) 類音義異在唸讀上產生的笑應──
(4) 與外來語的同音字彙發生了歧義──
(5) 錯字寫法以與聯想結下矛盾──
(6) 利用文法三態調動時空的荒謬──
(7) 在推敲語誤時孳生的語言遊戲──
高級用法的雙關語存在於文言文和成語俚諺之中,大部份被文學或報導文類所採用。從日文修辭學的角度來看,同音的辭彙其詞性有所差別,故在語句之中聆聽時必須運用高度聽力之品詞理解,在文言篇章的賞析中也可窺出文學技法之深邃。傾向上通俗易懂的雙關語在腦力轉譯上不需耗費太久的沈思,所以也常被應用為簡易系統或破解之密碼。更高級的雙關文法被偵探或間諜行為所應用,而各領域的從業人士也由雙關術語發展出一套語言政治的社交慣用詞。簡而言之,雙關語略分為大眾化和私喻化的類別,前者好比是罐頭笑聲的領悟,後者則似難懂的口語風格和自體笑料,經過文本的轉譯而繪陳出博人會心一笑的閱讀圖象。
(九)英文小說節譯
砌身(Clay)by/James Joyce
主廚在貴婦們的茶會結束之刻給她辭退的允許,瑪麗亞期待著屬於她的夜晚來到。廚房非常潔淨,正如廚師說的,你可以在大型烘焙爐上看見自己的倒影。火勢溫和適中,備桌上放置了四個非大的蛋糕派。這些蛋糕,派似乎尚未切開,但是你若靠近點會看到它們已經切成長形薄片,並且預備端上茶會圓桌去。瑪麗亞親手將它們切割而成。 事實上瑪麗亞是個非常非常弱小的人,但她擁有一個十分修長的鼻子和削長的下鴞。她說話的語氣有點鼻音,總是順滑地說者「是的,親愛的」或「不是的親愛的」。她經常在貴婦們淘淘不?時被調遣吩附,時常能成功地帶來和諧的氣息。有天主廚對她說:「瑪麗亞,你是個貨真價實的和平家。」 副主廚和另外兩位客座貴婦也聽見了這個讚美。金格˙莫內常言道她不願為笨者之僕,假如非瑪麗亞掌理廚事她一定不幹。每個人都如此喜愛瑪麗亞。 貴婦們將在六點鐘舉行她們的茶會,她能夠在七點以前獲准離開。從包斯橋到華勒富地要花20分鐘,再轉車到莊可華也要20分鐘,剩下20分鐘買東西,她可在八點以前抵達那裏。她拿出銀色扣合式皮包,重唸一遍來自巴菲特的禮物上標示的文字。她非常喜歡這件皮包因為喬在五年前贈買給她,當時他和奧菲前往巴菲特去渡連續假期旅行。在皮夾內印有兩枚皇冠合成圖案和紅褐色繪。她尚有五先令的電車費餘款,真是個美好的夜晚,人們都聽見孩童們唱著聖誕歌!她只希望喬返家時沒喝醉,當他沾上酒癮時,樣子如此異於平常。 他通常期盼她和他們?住,但她習慣了獨居的方式(即使喬的妻子待她向來客氣),她已過慣洗衣店的生活,喬是個好人,她照護他和奧菲兩人,喬曾經說起: 「媽媽就是媽媽,但瑪麗亞是我忠實的母親。」在一天奔波與家人相聚之後,孩子們時而問起她在「都柏林燈光」洗衣店裏的事,她喜歡如此。她曾經對新基督教派持著惡劣的態度,但現在她認為信徒們相當和善,安靜而嚴肅的人們,仍是值得相處同住的好人。她擁有盆栽園的植物,她樂於栽培照料它們,特別是可愛的松樹和熱帶植物,每當有人來訪,她總是送給訪客一兩株插自花園的枝苗。唯有一件事是她,討厭的那就是牆壁上的塗鴉,但是她的主廚是個容易應付的好人,如此親善。 研究問題 SEP.27 1998
1.BernerdBenstock認為包斯橋,畢勒和菲可華在英國地理上形成一個聖三角的結構,猶如基督教義三位一體的女性化意識。
2.Maria是個很想扮演女子家庭主婦的人,可是她尚未結婚,由於這份遺憾而將心力投注在女僕和都柏林燈光”洗衣店”的端茶和工作中。這也是Bernerd Benstock的評論觀點。
3. 在James Joyce的小說常出現音樂或相關祭節活動的樂聲,在ClayMaria唱著Balfec (Machial William)的歌曲,是呈現出羅曼史的響往。
4. Joe 和Alphy這對兄弟在Joyce 的小說中,是呈現像雙生子或對話鏡像一般的角色。
5.當Maria在茶會中服侍,有女仕彈奏鋼琴的聚會中端出萬聖節的蛋糕時,大家的感情都很融洽,然而標題Clay所指涉的砌茶或砌牌,都影射了生命堆砌打發的意象。
6.Maria在Canal橋附近遇識了一名年輕人,彼此都有好感,在兩中他向她行禮致意,她也回禮,這是她墜入戀河的一個開端。
(第三章)出版的時代差異
後現代的理念
(林建隆專訪吳菀菱談<紅鶴夢>後現代小說集於綠色和平電台文藝沙龍節目)
林:奇怪剛才塞車繞過交流道五股跟新莊,過半小時才到達電台,還好沒遲到,恰巧準時。今天介紹的來賓是新新人類吳菀菱,你台語講的好不好,(不太好耶)不是台語抹匯通吧!沒關係,講得不軮好咱們用北京話來進行。那簡單自我介紹,要我幫你介紹還是自己來,Y世代(YESTERGENESIS意指女性主義前先鋒的代表)介紹方式就是不一樣,很後現代,吳菀菱1970年生,七零年代Y世代後現代女性或男性,通常她們介紹自己會加上血型,她是A型射手座,輔仁大學英語系肄業,目前專事寫作,作品涵攝甚廣(新詩,小說,散文,書評,譯述)。剛才上個節目的主持人楊青矗先生過去就是小說家,與吳菀菱相差大約有好幾個世代,N世代以上。<紅鶴夢>是她的首部長篇小說,<台灣新文學>首次發表的短篇小說<夢見彼得潘>我記的我女兒很喜歡彼得潘的故事,他對中篇<喜歡插入>的觀察,聽起來也知道是很情慾的東西,按照其說法這部作品是典型標準的後現代小說,看了以後針對一些後現代的觀念在吳菀菱地作品裡所呈現出來的主要概念,大致分門別類為三大項討論。今天要介紹的是第一部長篇小說<紅鶴夢>,曾獲得王世勛文學獎的中篇小說<喜歡插入>書名聽起來不是很正經的樣子,但它卻是獲得很正經的第二屆王世勛文學獎文學新人的小說首獎。最近發表的<紅鶴夢>,鶴是<千羽鶴>的鶴,我的女兒就叫做千鶴。這本書由前衛出版系統的希望出版社發行,兩家現在已遷址到信義路,可由購買到這本書。為何要大家買這本小說,理由我向各位簡單解釋一下,喜歡看目前九零年代最流行的所謂女性情慾書寫,由情勢情慾肉體書寫方面的聽眾朋友,<台灣新文學>的主編可以說是吳菀菱的發掘者,宋澤萊先生在小說界很有名,他極力強力的推荐提拔這位小說新秀。在此有句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個評語,他說「隨著這篇小說的發表,在台灣文壇女性的情慾書寫可能在十年二十年內難以再突破了,這篇小說的大膽和赤裸已經攀越頂峰,直可讓高喊要性高潮的老女性主義者變成老處女,也讓描寫性愛包括同性戀的惡女們(他在指涉誰不要說穿)變成幼稚園大班。吳菀菱也將躍升為第四代情慾作家的新標竿,她等著有人會超越她,但我們將會見到前無古人,後面亦少來者的狀況。」這是前輩作家宋澤萊對吳菀菱的簡單評語,出現在<台灣新文學>1997年春季號文學雜誌,大家可買來看看是否女性情慾肉體書寫,正如其言已經到達這樣的程度,正如我剛才所述,對後現代觀念和女性情慾書寫抱持著強烈新鮮感想要一窺究竟的好奇者可去購買。說到這裡你是否做一下自我介紹,我很好奇何以你肄業於輔仁大學英語系?
吳:因為我寫作起步頗早的,高中時期就很有興趣,也在校刊裡發表一些文章。
林:高中時開始寫是吧!我聽宋澤萊說你寄給<台灣新文學>的稿件有些都已泛黃,表示已經寫得滿久的,並不是一個很新的作家,也已歷經相當多年的磨鍊,只是說在文學舞台上正式出現可能比較晚一點,但寫作是相當早,你高中讀哪一所學校?
吳:我高中唸木柵區的私立再興中學。
林:現在籃球校隊很有名的學校是吧!聽說國內出現控球後衛是長得最高192公分的歐陽敬恆,就出現在貴校,我是籃球迷也是棒球迷,所以我們看職業籃球NBA或者台灣CBA,我連高中聯賽都很注意,對那些高中新秀的籃球明星歐陽敬恆,傳球真的有點像魔術強森一樣,很有藝術家的味道。妳在學校高一就開始寫作嗎?
吳:沒有,我大概到高三的時候比較有興趣,高一曾參加學校的比賽獲得新詩創作獎。
林:你的處女作是不是<夢見彼得潘>?
吳:我那時候寫小說也寫詩,但詩比較多。
林:大部分在哪裡發表?
吳:大多在校刊,散文也是在一些青年雜誌上發表,例如十年前的幼獅文藝雜誌。
林:你在所謂正式的檯面上的文學刊物中,首度發表是什麼時候?
吳:我想大概是在報紙的副刊上正式發表吧!應該是<自立晚報>中的短篇小說,如<夢的雕刻>和<病與罪>,後面這篇是描寫心理病的診療過程,然後也發表了<十日談>這樣的散文。當時主編打電話問我為什麼會創作這樣子的文章。
林:他對<十日談>的好奇點在哪裡?
吳:<十日談>也是跟英國古文學家薄迦丘(BACCHUS)的<十日譚>題目一樣。
林:你的作品轉化是怎麼樣?
吳:我把它以十天的日記和手法寫出來,也是跟女性的自覺有關係,跟生活的觀察連繫在一起,內容寫一些有關我去看畫展和電影所受到的啟發,寫成一篇散文。
林:所以你一開始就是等於在做女性書寫?你對於女性的情慾肉慾的心理挖掘和探索,好像都有點病態?
吳:我是覺得自己努力在轉化這種心理,因為其實我對這方面的問題一開始是很困擾,然後應該是有朋友的啟蒙,那我就把它很直接地轉化到這個學術領域來創作,我覺得這樣會變得比較健康一點。
林:那麼你正式在文壇發表是大學時期,為什麼大學英語系會肄業?
吳:因為我在功課社團的調適上面,還有再宗教信仰上面受到一些挫折無法面對,我當初在面對休學的時期有一點心理障礙,我覺得世界對我來說很混亂,我也面臨到所謂後現代時期的意象和景象,一直重複在腦裡,個人覺得很苦惱痛苦,就辦了休學。
林:你剛才講到世界對你來說很混亂,讓我印象深刻,我覺得很多作家的動機和源能都是因為心靈上被這個世界的混亂,很亂的世界困擾,到最後他覺得必須用寫作,用創作,用藝術來加以解決,來將紊亂的世界加以解決,把混沌的世界加以整理,看能不能撥雲見霧,或者是把自己看清楚,然後看如何這個混亂的社會裡面做一個重新的定位,一方面是在整理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在整理這個世界。我覺得這樣的寫作動機應該是很標準的,不分東西古今,沒有什麼差別,所謂的藝術家苦悶的心靈一般是從這樣子開始的。很多聽眾一定也有這樣共同心理上的困擾,我想寫作或是閱讀文學作品,絕對是重新整理自己的一個很好的辦法,那何以你在作者簡介中不介紹籍貫故鄉?
吳:我是台南市人,從小住府城,幼稚園時到台北讀書。
林:所以祖籍是台南市,台北市新故鄉。你為什麼會跟<台灣新文學>建立密切的關係,等於是文學雜誌力捧的新人,也是招牌作家,這個緣是怎麼來的?
吳:一開始是我自己先投稿,我也很幸運地受到主編宋澤萊的推薦,當初我在大學的時候加入草原文學社,讀了很多台灣本土文學作家的作品 (如黃凡和林燿德)的作品,常有讀書會之類的活動,對台灣文學前輩有點認識,卻很少能請她們來做演講,我想是因同學的老師是宋澤萊先生之故。
林:由於這個淵源而投稿,所以剛好就接觸到了,宋澤萊在字裡行間可看出非常興奮,有很深切的期待在裡面,他對你的三本作品在序裡的一些相當誇張的評論或介紹,他說從1980年代以後台灣文壇慢慢就掀起這股文藝風氣,首先是思想界和哲學界引進這項思考,再來是在美術裡面,主要是在畫裡面慢慢在進入文學作品裡面來呈現這些後現代的觀念。對你來講,妳可以說是典型的後現代興起年代1970年,如果以年代來算的話在西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結束後,這種後現代的觀念跟藝術的表現型式就開始出來,妳可以說是活再這樣的一個世代裡,對你而言你如何界定後現代的基本觀念?尤其是在小說寫作方面?你第一次差不多在什麼階段接觸到後現代主義的小說作品?
吳:我在高中的時候都看一些存在主義的作品(如嘔吐,異鄉人,審判等),看得滿多的,我覺得那些折˙學感覺很飽和,一直在腦筋裡打轉,我找不到一些出口,直到大學時學校有了演講會,像寫後現代文化的著名美國理論家詹明信先生的作品我已拜讀過,那時候校園裡面很多人也討論這種現象,向羅青,張大春在校園裡也都開講討論,就一窩蜂的跟著同學一起參與,那個階段我很喜歡去美術館和畫廊去看看一些藝術作品,也很意外的接觸一些後現代的作品。當初衝擊到我的腦袋就是,雖然將這些意象看在眼裡但心中並不了解理論是怎麼回事發展出來的,所以我慢慢的透過一些理論的書,配合著我們英文系的學科(戲劇,電影藝術選修)來閱讀,就進入了這個奧堂。
林:你當初在輔大英語系也會比較直接的接觸到西方的小說,像品欽的作品有<酒地>和<重心的彩虹>等,他們的小說都是非常典型的後現代作品,英文系在台灣來講可以說是接觸後現代主義的一個窗口,但遺憾的是在念西語系獲英語系的學生中有很多還是從早期的作品一路唸過來,然後事實上畢業了也好像孩沒有接觸過後現代主義的文章,妳算是很早,妳在高中就………
吳:因為有朋友跟我說最前衛的後現代小說是發展在法國的新小說,我透過朋友的引介認識了這些作品,我當初也很想創作這樣的題材,但是我知識它有一些困擾跟關卡要去突破,就是它在思想上有點一定會面臨到轉戾點,妳的作品才會有所轉變。我差不多創作了好幾年的路,大概創作了五年以後買了一台筆記型電腦,在家裡寫作,我覺得用電腦來寫作的形式其實很接近這樣子的狀態,靈思很容易自然的就躍進來,是很跳躍很跳接的東西,我有自覺的再書寫一些像路邊看到的人,我會回憶他們的事情,以自己的聯想來創作他們的故事,這樣子的小說應該像是集體潛意識的作品。
再跳上去的話就是生態權,動物權,直物權的觀念,就是那個主體改變了,不以人為主體了,人再也不是主角而是由動物植物或山川大地,直接在台前說出他們的心聲,他們就是主角和演出者。這向來是以文學的未來學來講,它是正在發生也是未來必須發生的文學現象,這是從權力意識的轉變來看,若以生活方式的改變來看的話,過去在「漁獵採集時代」大概都是一些詩歌口述口語為主的文化呈現,包括藝術文學等等。那種呈現是很直接的,漁獵採集的生活方式會決定那時候的文學創作的方式,因為它反映當時的生活方式或者思考方式。進入「農業時代」,很靜態的農業社會型態的生活,田園風光,在離開田園進入名利的場域裡會不斷地懷念所謂的田園生活,這種農業靜態生活也是左右文學表現方式的一種長久的歷史。進入了一種關鍵的時候所謂的「工業革命」以機器代替人力以後,整個人類的生活方式一下子丕變,劇烈的改變它的生活方式,它的整個書寫方式就出來了,成為所謂現代主義的表現方式,在進入「後工業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期,也就是你所謂的買一部筆記型電腦回家創作小說的「電腦時代」,電腦資訊時代進來的時候,以這種電腦來代替人腦,或是說電腦時代事實上它跟當初的那種機器一樣,有火力發電,水利發電,已經是不一樣的革命。進入電腦時代的時候勢必又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步調思考方式,整個文學創作藝術創作的風格又要隨著這樣的電腦時代的來臨而加以劇烈的改變,我們用比較粗淺的稱之為後現代的後工業以後的文學新樣貌。我再這邊必須多講一些囉嗦的基本概念,讓聽眾能直接地從這背景來進入吳菀菱的小說,她的後現代世界的小說<紅鶴夢>。
臨:你剛提到買了一台筆記型電腦,然後就開始創造自己的小說,若從電腦講起,事實上我們的聽眾裡面當然也很多是LKK(意思就是老咕咕),跟1970年世代比起來算是老舊的觀念,想要弄得更清楚具體一點,譬如說我們在這邊來簡單講一下,所謂文學藝術的這些形式上的改變,事實上跟兩個很主要的觀念有關係。第一個就是權力意識的改變,從這裡可以看出來我們從小所了解的文學為何會有不同的文學表現形式,或書寫的對象會有很巨大的改變。譬如說最早的權力意識就是神權,在「神權的時代」一切權力的來源,生活的方式都必須以神為中心。那種時代大概人類的書寫,不管是<希臘神話>或是東方的<封神榜>等等,好像寫作創作作品一定以神為中心,祭典,祭神,表現神跟人的關係,尤其是不可測知的命運,我們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這些哲學的觀念,生存的觀念都用神來解釋,以這個不可預知的主宰力量來解釋,那麼所有的作品就以繞著這個神性為概念。到了「君權時代」,什麼忠孝節義忠君愛國的觀念等等,所謂的一些主角都跟君王有關係,不是王子就是公主,不然就是一些貴族,或國王本身成為小說的主角,如亨利六世等,或者你飾演臣民臣子,一切人的行為模式,思考模式及妳要書寫創作表達的對象,都已君王的權力意識為中心想法,所以你描寫以君王為對象。古代像唐朝柳宗元等很多詩人被貶謫到邊疆去,也會在詩裡一直表達他們跟君王的關係,扯不清楚。後來進入了「人權時代」,民主時代以後,這些書寫又變得很細膩,過去主角必須是神,半神或是跟神關係,君權是書中主角書寫以人為主體的主體,一定是跟君王有關係不然就君王的家族或君王本身為主角,進入人權時代以後它的細分就很多了,比如說有我們上個節目的主持人楊青矗過去就是專寫工人,他被封為工人作家,這是以工人人權為主要書寫對象的,還有一些分得更細的女權,同性戀的人權等等,劃分的很細密,人權時代當然就有出現工農兵作家,無產階級作家,或是女性書寫的作家,妳是不是能被劃分在這一類我就不知道了還有其他同性戀人權的作家種種畫分很細。
林:我們剛講到現代主義跟後現代主義的觀念,妳做為一個被宋澤萊稱為八零年代中期以後台灣開始出現所謂後現代美術文學作品以後,他一直期待等待,所謂的後現代主義小說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後現代,直到吳菀菱的小說出現他才非常興奮的說「這下子可以說是台灣的後現代小說終於真的出現了」。你做為宋澤萊口中典型標準的後現代女性小說家,妳一定讀過很多現代和後現代主義的作品,就小說而言,妳覺得它的不同在哪裡?這很重要,我們觀眾朋友需要把這觀念釐清楚。
吳:現代主義的作品它比較著重敘述的完整,它的故事敘述很完整,各個角色的心靈面貌也是心理層面很健全的,很融貫的,它不會是突然爆發出一些什麼的心態或是突然變態,他們都是很傳統古典的敘述完整的人格。從這些小說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到現代主義時代的人物,其生活步調及內心所關懷的事件。但是轉到後現代主義的時代來講,這些被關注的主題和題材都被顛覆掉了,這些東西已經不能在切合我們的生活,因為這個社會已經逐漸激烈的競爭,朝向另一個未來主義的思想去走了,所以說我們必須去遺棄這些東西,才能符合我們生活的需求,也更能夠適應這個環境。因為這個環境不斷在分化藝樺,我們做唯一個人難免會因為某種條件的脆弱而被擊垮,為了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也是分化自己的腦細胞去適應這個世界,也因此他的記憶能量也愈來愈強,對各個學科的術語和知識我們都必須具有通識的能力。我覺得後現代的小說就比較超越,會覺得像在看電視轉台這樣子跳接的感覺。
林:一分鐘之內每個頻道都出現在你的記憶體裡面,這是就敘述來講,妳剛講到現代主義在敘述技巧上其實還是很古典的啦!他還是有個長篇大論比如說首尾一貫,它的論述很大,就小說而言,它有一些很重要的觀念要去做論述,要去呈現出來。你的意思是說比較起來的話,後現代主義的小說就比較流於支離破碎的,片片斷斷的打機遇戰一樣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有點像自動書寫一樣,這些書寫,語字不知道從哪裡跑出來,噴泉式的一直噴出來,不是一個人敘述,很多的嘴巴七嘴八舌的,一千隻舌頭同時再吐出它的聲音一樣讓你應接不暇。就像你剛剛說在電視機前面,有後現代的家庭生活,拿著一個轉台器劈哩啪啦一分鐘就轉了九十九台,九十九種畫面,九十九種主題,九十九個舌頭突然都再納編七嘴八舌的,那樣的記憶體對作為一個它跟後現代的人而言是很龐雜的,所以說敘述上它跟現代主義就這麼大的唷個差別,讓你這樣流於片段,隨機,偶然的自動書寫的方式,就有點像章回小說一樣,有沒有類似這樣的味道?
吳:有,好像一個舞台一直換背景,一篇文章就一直換角色人物這樣,像在跑龍套一樣。
林:我們要提醒聽眾的是,章回小說給你的感覺是每一章回都很獨立,都可以作為一個自己的片段來讀,好像說你不必從頭讀,從任何一個地方還讀也可以,它很像一個長篇小說似一百篇的章回小說或一百篇的極短篇湊合在一起,只是說它裡面有一些人物,際遇,命運等等可能會扣在一起,形成一個比較大的萬花筒印
象。敘述上是如此,還有沒有其他的東西譬如說內容方面,後現代有何差別?
吳:譬如說米蘭昆德拉的作品<不朽>,它歌頌的也是宗教的聖潔命題,感覺一首很聖潔的聖歌被翻轉了,顛覆了,就是以比較實驗性的,戲謔式的角度來看,某種東西永恆不變的地位,已經被逆轉過來了。因為時空的轉變它沒有辦法推遠到希臘羅馬神話那個時代的聖潔時空,所以它會比較接近後現代人類生活的人性面向來寫,就是說神性被打破了,分散在每個人的告解的心裡面,每個人都很急切的要表現自己,希望自己以一個神的體驗來生活著,那它的環境也不斷地被切割,私場域時空也愈來愈縮小縮短,人類的思考也是越來越隨機,人與人之間的見面當然機率因緣也愈地複雜繁複,頻率就愈高。在這樣子的情況之下,這部作品感覺上就比較接近後現代主義的內容,就是它把一些我們以前所歌頌的題材(顛撲不破的真理)打破了。
林:例如愛,事實上我們後現代的人也不大會愛啦!什麼黃義交隨便就交了,不會礙,要重新再去學習愛。比如說一些上帝的觀念,佛的觀念,一些神聖的至高無上的真理呀!什麼是人的一種價值觀念,什麼叫光榮,羞辱,像周玉蔻,它是一味的為了反/羞辱對方,尋求她的尊嚴。還有什麼愛情誠可貴,自由價更高,什麼愛情自由之類等等,這些法國大革命標舉的自由博愛平等,做為人應該具有的一些高尚人格,這些顛撲不破的真理,四維八德等等全部都把它顛覆掉了,解構掉了。事實上後現代的後結構主義甚至於宣稱上帝根本就死亡了,上帝是死掉了的,就作者來說,小說文本裡面的作者,如果上帝死掉的話那麼作者也應該抽離掉,所以說小說家也把自己解構掉了,在自己的小?當中宣稱作家的死亡,小說寫出來就是你的了,妳的說法如何?
吳:感覺是借用多的人格,智慧,集結而成。
林:對,所以原本這些顛撲不破的真理,觀念,在古典主義的作品裡面,現代主義的作品裡面也都一直還在那裡,到了後現代以後就一直企圖要把它們加以解構,或許不算是摧毀啦!而是加以定義,重新加以整理這些觀念。還有就是我們可不可以從小說裡面,不管是從古典主義到後現代小說來講,總是無法擺脫人作為書寫的主體,就這點來講的話,後/現代主義又有何差別?
吳:我覺得現代主義對人的關懷,基本上是以一個群體的利益作為它的背景,挑選單一的角色來做詳細的敘述,其敘述風格比較具有流貫性,不會支離破碎的,運用穿插\一些有的沒的角色進來,像三姑六婆這樣子的事情就不會發生。後現代主義不是,它會去反寫實,反寫實主義,它會朝環境的氛圍,用自己的幻想或是超現實的這些手筆來把他再次的再現。為什麼要這樣子寫呢?
我覺得也跟我們面對很多商品一樣,天天都有很多廣告,一走出門到處都是廣告,映入我們的眼簾,要去認識這些東西已經很難了,私我以基本上我們都會靠自己的直覺和第六感去認識這些東西。面對路上的人也是啊!每天都是人潮匆匆忙忙的,沒辦法認識很多人。我是覺得在這樣子的商業社會裡面,我們對人的認識也變得比較泛論,會把某一群人看作是這樣子,把另外一群人看作是那樣子,
就是從學科或職業來把他們分類,後現代主義基本上就是朝向這樣子的方式來敘述某一個領域的狀況,就是從作者他本身的書寫中心來體認這些事件。當然他自己是在書寫沒有錯,但是它的角色都是去中心化的,因為不再是作者以一個「我」
對自我的闡述,解剖這樣子,不是只有一個主格,而是一個多重的主格,來關懷這些事物。
林:所以剛講到小說裡面的意義內容的一種解體,過去小說所要表現的一些顛撲不破的真理,連上帝都可以解構掉了,作者自己也宣稱自己死亡了,等於他書寫的東西,正如你剛才講的,我們進入人的主體,把它分離掉的一個觀念,亦即在後現代主義的社會它是一個電腦資訊快速度的社會,我們人的大腦記憶體必須每天進來的東西是非常龐雜的,譬如你剛剛說我們在路上走你看到很多櫥窗,很多商品,你所看到的這些物,這個物化的社會,我們所見是支離破碎的,沒有辦法統一,他不是整合的東西,而是劈哩啪啦非常混沌而模糊的,你只看到的都是依些支離破碎肢解的印象,你不能看到一個很完整的主體社會,它也沒有一個中心,所以說人也是一樣,他每天走在路上,車站也好捷運站也好,各地方到處轉到處跑,你所看到百貨公司裡面的人也是一樣,你所看到的人並不是整合的統一的,完整的人,而是支離破碎肢解的模模糊糊的,下雨天人潮洶湧來去,給你的感覺人再也不是主體,人是一種很模糊混沌的一種印象而已,一種併貼式的意象,在電腦資訊商品社會裡面每天所接觸到人也好事也好物也好,事實上也都是也都是混沌模糊的,不可能去加以統一整合,它是非常肢解式的意象,小說家要去表現的從這三方面的觀念方向清楚的來看你的作品,為什麼你現在有這方面主要的後現代觀念,在書寫人事物肢解式的描寫,不是一個統合的主體的東西,跟古典主義的作品不一樣,包括說意義,甚麼是生存,存在的意義,難道最高的價,最高的意義就是愛,光榮上帝自由博愛嗎?好像都不是的樣子,在現代這樣的社會,就敘述來講也是一樣,配合前面意義的肢解,主體的分離來講,敘述自然也就會加以解體,沒有那種統合性的敘述,前後一貫的大論述也都沒有,變成是一種偶然隨機片段式的描寫,這些技巧手法寫髮禁物妳的小說以後,然後就再來必須講你的情慾肉體的書寫,為什麼你對女性情慾肉體的書寫可以把剛剛這三大後現代小說最主要書寫手法,會把文學的三民主義焊接再一起,你如何運用這些書寫的主要觀念來描寫所謂的女性情慾肉體的東西,為什麼這對你來講是最重要的?如果要寫後現代小說我必須要寫女性的情慾和肉體?
吳:因為我個人在寫作的時候,對許多學科都滿有興趣的,我會覺得我看的書很雜,因為連美術,一些滿冷門的書都看,就會覺得我看的東西跟這個時代其實滿疏離的,當初就沒辦法適應,跟當初新人類在做甚麼有是有相當的隔閡,我只能透過這些觀察來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我覺得活在這樣的現代社會裡,我們自己的生活習慣跟外界的世界有了一些差異和衝突以後,一開始會覺得時空好像被顛置過來了,過去式,現在式,未來式,這些東西都交錯在一起,你跟你的夢想也跟蒙太奇一樣,每天都很混亂打轉在腦筋裡消費行為也是已經膨脹到足夠可以讓自己得到失憶症的那種狀態,在這種很極端的狀態裡面,我就以人們最困擾的題材來寫,因為在那時當台灣在十年前還很保守的時代,從那時代解嚴過來,這些科技資訊社會裡的大量複製,我好像進入一個完全虛擬的文化社會裡,覺得沒辦法適應,只能從腦袋的記憶去把自己的資料予以改易更換,我覺得時代時在轉變得太快了,訊息也是變化得相當繁複,我就把自己對各種學科的興趣通通把它整合進去,透過這些沒有辦法去深入研究的學科,把它注入一些生活的觀察與體驗,也許就像這樣子把它當作日誌來寫,但是我把他們的角色都描寫成對象化的,看到的人或認識的朋友,我會以化名把他們寫進去,當然這只是我臆測他們的情況,而且是完全主觀不是客觀的情況,我想要呈現的一個主題就是現代的人類對於愛情無法擁有自己的主見,感覺上靈魂跟身體已經被肢解剖開來,有的人
愛得太過度而如靈魂非出身體外面,而軀體很空虛得這些感覺,就會得到各種心理病症的代價,這樣講起來實在很悲哀,如此看來,難道老一代美滿的觀念我們真的無法去實踐嗎?就會覺得我們新人類到底是受到甚麼影響,宗教觀念和權力又是怎樣的背我們反抗,從西方的觀點到東方人的生活型態,我覺得它中間是有衝突存在的,就好像一隻紅鶴一樣,它在昇華成白鶴之前,它的身體是火鳥一般的顏色,有點像修羅界的狀況,人的性格容易憤怒,看到任何東西或現象的反應都很偏激,都想去抵抗去抗爭,我覺得性慾這樣的主題也很像一個力量在我們身上拉扯,好像要把我們四分五裂的狀態,如何增加我們的抵抗力呢?看看從思想裡面來充實自己有沒有辦法,我就想到寫一篇像這樣的小說讓大家來探討,討論.
林:所以說紅鶴就好像吃火的女人,含著火恨到期待一種蛻變,像我們剛才提到後現代主義小說的主要觀念,包括對人事物在後期資本主義訊息商品社會裏面,一切都是這麼混沌,肢解,不完整,無法統合,轉換到所問的肉體情慾來講,女性幾乎是存在於這個現象,社會結構,婚姻的進行,愛情變成一種神話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好像一支火紅的鶴一樣,紅鶴當然是融入那火裡面,含著一把火好像在期待火熄之後的犧牲,在這種一切都以商品來取代物慾價值的電腦資訊社會裡面,對所謂的情慾肉體的書寫就變成重要,因為每個人都變成你所講的不知肉底是甚麼,小說家如果不去從肉體空虛或肉體的肢解和價值的貶抑去描寫它,等於一種情慾的錯亂,情慾的混沌,如果不加以寫進去的話,就看不出來你剛才所講的靈魂時時有覺得我們並非是一個有靈魂的肉體,而且你不去探討靈魂但是直接去血肉體的空,情慾的虛,讓人家進去一個比較高層次的思考空間,到底靈魂在哪裡?那個靈魂在肉慾跟商品價值區隔以後,在後現代資訊社會中有何差別,是一種非常棒的描述方式,所以很多人說吳菀菱的這些後現代觀念一定要用來描述情慾跟肉體的道理,就在這個地方.
林:今天邀請到的後現代新新人類作家吳菀菱,帶來<紅鶴夢>這本小說由希望出版社發行,鼓勵大家購買的原因不只是宋澤萊先生的強力推薦,也因現代人對情越肉體的迷惘思考,例如最近發生黃義交根周玉蔻的事情,對肉體情慾大家只是一種浮面的認識,興趣,好奇,偷窺,等,這些東西都表現蔡我們的媒體上面,家家戶戶街頭巷尾一直在探討這些問題,但是我希望我們透過對吳菀菱這本<紅鶴夢>的閱讀,進去對人的情慾肉體的解構,了解,以迄靈魂的思考,到底我們只是需要一個肉體的空殼子就可以,肉體的空殼子就像一支空的酒瓶,把他敲碎之後稱之為情慾,這是非常荒謬的事情,而不是說這個酒瓶可以裝上甚麼東西,我們現在的聽友事實上都有一個困惑,台灣已經進入了國際整合的時空,趨於更佳的解體,分崩離析,所謂的美學,我們對美的觀念,也是延續所謂後現代主義的國際美學,其審美的觀念趨於像商品國際化一樣,對美的概念,肉體,情慾,靈魂的探索,有點像商品一樣留於不分國界的狀態正如在街頭看到許多少男少女,家庭裡面的青少年,它們對美的觀念大致如7-11,麥當勞那樣子,就是國際化了,又如挑染,頭髮挑染成甚麼樣的顏色,綠色,紅色,咖啡色的,種種的裝飾品,男孩子戴耳環,甚至於穿鼻孔等等,很多穿著方式等等,事實上我們如果從比較國際的大角度來看,這可以說是在商品,電腦,資訊,商品化社會裡,我們對審美觀念是趨於一種整體性,國際性的傾向,是喜是悲有待我們去探索,事實上每位聽眾朋友也都有這樣的困惱,現在是活在進入21世紀,真正進入資訊後工業電腦時代,真正進入後現代的時代去了,但我們的思考方式是否真的已經進入後現代了,我想今天特別邀請吳菀菱來談談她的<紅鶴夢>,看它有沒有這個能耐,可以帶領我們進入後現代的思考,而不只是活在後現代的社會裏面,每天拿著電視的轉台器,在一分鐘60秒以內就可以看到60到100個頻道,同時有一千個舌頭在對著我們講話,如此一個分崩離析,混沌紊亂的社會裡,到底我們應該要有怎麼樣的思考方式,後現代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只活在後現代社會中卻缺乏這樣的認識,缺乏這煮種思考的能力,我們從<紅鶴夢>這本書來探討一下其敘述,我們剛才略為探討後現代敘述的特色,後現代解體式的敘述方式,在你的<紅鶴夢>裡面,你可以為讀者做一個簡單的導讀,這本書在敘事上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的,經過作者依些簡單的解析的話,我想讀者去買書來看的話,不會被這種解體式的偶然式的書寫,或者是自動化的書寫一樣隨機隨緣片段的影響,像章回小說似的,很像電視轉台器一樣的,60秒內可轉100台,那樣的敘述手法你可不可以為我們讀者做一個簡單的導讀?
吳:我想是因為新一代的人類他們對一些人情世故比較不熟悉,那麼看人的這些經驗也沒有老一輩的這麼老成,所以他們對一些現象其實就是很自我主義中心的來敘述,闢如說一個很簡單的現象它會看成是另外一面,或是更多重的面向,看做這樣的現象來解釋,你會覺得這世界好像充滿了謠言,雜絮的語言,每個人傳來傳去話到最後都變得不一樣了,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途徑已經不再以教育體制為中心,跳出教育體制之外這些對世界的認知其實還很多,像音樂的世界也很繁複,個人的喜好有受到外界的牽制,那如果說單純的從一個人的消費風格來評斷這個人的話,那它的身分資料一定很多,所以我會改採一些比較從自己心靈,真實的情況來寫,比較不會轉注的描寫一些東西,比較曖昧不清楚,我會採用比較直接的狀況來這樣描寫,剛開始當然非常具有刺激感,為什麼我描述的事情就是這麼現實化?一個人的資料跟他的背景根本上來說不會用很文學,詩性化的語言來寫,而是朝向比較分析解析的方面來講,但是因為後現代法令也是非常的複雜,一出現某個領域的文明就會有某些法律體制來規束它,所以說在後現代的社會裏面.......
林:譬如說網際網路上很多犯罪的手法,傳統的法令沒有辦法去規範到它電腦全新的世界也都在你的敘述裡,可能擁有這樣的轉變.
吳:我想主要都是從偵探這樣子的面向來推理,那推出來的理本末因果也許不太合理,有點矛盾荒謬,但是這正是這部作品的特色所在,就是遠離了本來中心化的思想,一直朝圓心的外圍推轉,所以一些東西也都模糊化了,也都變得非常可笑,或者是說我們在觀察這些行為再反思自己的行為時,會覺得有點不好意思,覺得好像刺戳到我們自己的尊嚴,其實這些現象如果說開來的話,很多人也有相似的處境,我覺得因為後現代文化在雜誌,電視節目這麼平凡的大量複製,處境也被翻版成很多不同的版本,其實它內容講的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在寫這些作品的時候,我會把它們從比較有偏見的方面來寫.因為每個人也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比較本位主義者它看到別人的現象時也都是以誤解開始推斷的,我覺得這是一個好像充滿了謊言,被欺騙的世界,為什麼沒辦法跟別人交流,談一些事情又獲得真正的解決,我覺得人際關係實在是最主要的原因.
林:不斷地用錯解和誤解在解決問題,讓它更混亂,那你剛講到一個很好的觀念,你剛提到中心的消失,中心的解體或轉化,你的敘述一直繞著這些邊緣的東西在環繞,等於說是一但中心話如果消失邊緣反而也可以成為中心,不管這些各別的邊緣的人物對這個世界宇宙是充滿了誤解也好,錯解也好,反正這就是它的一些自我中心得對世界的看法.基本上來說,以前在現代主義古典主義時代有一個中心存在,若寫長篇小說它一定是要論述,主題概念要表達呈現出來,首尾比較一貫,很連貫的敘述,既然中心打破了,比如以前的小說裡女性當然是邊緣,男性是中心,那君王時代君王是中心人民是邊緣,大的政治體如北京是中心台北市邊緣,過去電台主持人是中心聽眾好像是邊緣,現在叩應進去,雖然只有三十秒長話短說,但叩應進去之後就變成中心了.所以這種中心邊緣的錯亂感互換,彼此都不知道甚麼是中心,甚麼是邊緣的時候,如果說按照這樣的觀念來做敘述的話,應該又有一個新的面貌,在你的<紅鶴夢>第一章野獸營造到最後八十章情結結情,可以說每一章好像是章回小說,我讀起來的感覺是很片段,每一章差不多有一千字左右到幾百字自成一章,片段的感覺是有的,然後那種隨機應變的寫法實在是很精彩,真的讀起來感覺不是一作者所寫,好像是很多作者集體在創作,或是說甚至是很多讀者集體在創作好像一個作者只是把這些片段的東西做一種隨機隨緣式的偶然式的呈現一樣,這種手法你是不是因為讀了很多這種小
說,然後讀到有點的心應手了以後才寫出來?我覺得這本小說從敘述來看的話是很精彩,那你在營造表現你的敘述手法的時候,你是如何去讓自己寫的那麼的隨緣,那麼的隨機?
吳:我想我是把它從實際的地理上的位移,實際的旅遊所看到的景觀,與心靈所看到的景觀經歷的過程,予以分開然後又整合在一起,它就交錯成一些復合的路線,每個人都在路上偶然的相遇,又發生一些類似社會事件這樣子的衝突,或是一些很詭異的事件,我覺得我基本上是用鬼界的思想來寫,就是說我寫得不是現實主義的東西,而且很多情欲的現象都好像是鬼魂在做的事情,有點不合理就是了,那我就是超越合理的那個介面,來寫這些很荒謬的東西,其實就是了反省一個命題,為什麼性會被消費化呢?看了很多面對升值的痛苦,等旁支問題而探討這些社會的現象,我們就會知道情慾跟性慾它從來都不是快樂的事情,那何以人們把它消費商業化,甚至交易化了,把它改成一些很炫獲的面向來敘述,那我覺得這些狀態其實根本就是鬼魂會遇到的迷惘,沒有辦法去戳刺這些現實面,所以淪落到那種虛幻的世界去不可自拔,我之所以寫這些像野獸這樣子或是很荒謬的這些字眼,它所敘述的東西也許淪落一種很濫情主義的敘述,可是正常的一般生活者就會乍看知道這些都是不可思議的現象.
林:所以你這篇長篇小說是長篇而不是大論,有首尾但是並不一貫,如果說你這樣敘述手法比較隨緣片段偶然的方式,一定要理出一個敘述線的話,你有沒有辦法幫我們的聽眾朋友理出一條故事線,說明<紅鶴夢>這本小說她在寫怎麼樣的一個故事?
吳:其實我小說裡面的角色,每個人都有它固定的職業,要不然就是家庭主婦,有些是藝術家,有些式定期上班的人,他們可能是有點勞動異化而想要解脫,會去尋求性愛這條路線,他們也都很迷惘所以就把這些問題都對象化了,他們不會去反求諸己,會先去探討別人對它怎麼樣,它是否得到相等的供需,愛情對等的彌補安撫,所以說每個主體在後現代社會裏面都是往外緣去尋找它自己缺乏些甚麼,為什麼而虛為什麼而空,這樣子看來它就有一些故事線了,因為他們都是從迷惘開始尋找,想要尋找對方的共通點,因為職業的緣分而碰在一起,或是它們的身分在輪迴的世代裡面曾經是有緣人,莫名其妙就墜入一個很奇怪很虛擬的現實社會中,又彼此想要尋求幫助,又沒有辦法真正解脫,就好像在一個血紅的子宮裡打滾,不曉得怎樣再次重生.
林:所以在情欲的網裡面要追求情慾,又被網住了,沒有辦法真正掙脫出來,動機目的是要尋求這種藉著情慾的一些宣洩追尋啦,想要獲解脫,但事實上卻陷得更深了,如果硬要有一個故事線,就是從各行各業的人物共同的追求,愈追愈深愈感受到那種空虛的境界,小說裡面的人物很特別,幾乎每個人物都是用西洋名字,像第一章出現的蒙娜麗莎,泰瑞莎,薄迦邱,但丁,史賓諾沙等等,可以幾乎都是洋名字,在我們一般傳統LKK的讀者來講,它們會覺得這一點很不習慣,就好像在看你每個章節出場的人物,都是那麼的姓與名認知不清,例如魏強森,尤里西斯,很多名字充斥在裡面,我們看不到台灣傳統的本土名字做為主體人物,這些姓名事實上跟人作為主體具有密切的關係,你這樣命名在每個章節裡出現的人物舉名為伊比鳩魯,佩脫拉蒂,等等很多名字,我們這些LKK讀者它讀到這些所謂後現代的小說,然後接近這些東西它好像在家裡看到自己的兒子頭髮綁個馬尾也就罷了,還要穿個耳洞戴上耳環,甚至鼻子也要穿個鼻洞,帶個鼻環,
然後頭法也要挑染,若挑一種顏色也無所謂,今天紅色的下個月要挑綠色的,在下個月改成咖啡色的,很像NBA公牛隊的籃板大王丹尼斯羅柏曼,每場球賽它都出現新的頭髮造型,不一樣的挑染顏色,事實上這樣子看來的話,我們剛在講電腦訊商品化的社會裏面,對美的看法或審美的觀念,有點趨於國際化,很像7-11的消費方式也很快成為我們的生活習慣,麥當勞,漢堡王,肯德基炸雞等等,我們新一代的父母也都必須要進入這樣的生活方式,整個審美觀念也就趨於一致,好像在台灣挑染在美國挑染在台灣鑽耳洞一樣,這幾乎已經形成商品化的東西,不管人事物也好整個被商品化牽動,而商品價值也在決定美的價值,有點這種味道,那你為什麼取名得這麼洋化,有一段描寫基隆到八堵七堵五堵到汐止,地名是本土的,問題是人物名稱是洋名稱,那現在我們得新新人類少男少女多多少少也都有一個洋名字,我也有啊!人家都叫我stone,你的觀念是怎麼樣,你為什麼要把人物做這樣的安排?尤其是命名方面,這有甚麼關係?跟傳統習慣就會拉成一個距離出來?
吳:我是有意要寫一些比較富有異國情調的小說,那他們之所以取名為洋名,事實上它們的生活習慣也都跟我們東方人差不多,主要是為了拿來描寫崇洋主義的文化對台灣到底有甚麼樣的影響,到底是他們主導我們的固有文化,還是說我們再吸收他們的有用理論跟文化商品來充實我們本有的文化,我覺得會被牽著鼻子走.
林:或者說已經不分它們我們了,而是它們我們東西方都一起同時在浙商品化的電腦資訊的時代,受到物質主義的價值觀來決定我們的生活方式,包括穿著,命名,語言習慣等等,生活消費的習慣,大家都趨於一致了,不分甚麼東方西方,或他們我們,誰在決定誰都很難說了.
吳:對,而且一個名字它會曲解或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就好像用很多化名在生活的人一樣,它有一點反抗自己的位置,它會覺得去複製別人才是流行的,所以因應別人的行為模式,不斷的模仿別人的流行文化,他覺得這樣的風潮對自己是好的,自己會因此受到群體的重視,它的位置也會更加重要,至少它感覺別人會這樣子認同關心它,所以它就來改變它自己,當然每個人明原本的雛型不是這樣子的曲解,因為一個重新命名的經過,它的生命和命理好像也跟著改變,就構成一個不斷認知別人的名字,不斷的重新定義一個人的性格,跟他個人所有的資料,在這個社會裡,他們好像來來去去的,不是真的願意在這個本土的島嶼上面做真正謹守民眾本分的習性,也許他們也想出國讀個書,拿個甚麼學位再回來,有的人也想住國外這種感覺,為了得到這些社會地位的認可,它們可能會去改變自己的習性,我是覺得他們會認為如此較具有優越感,在解放這些事情上面,他們也許比較領先,本土的東西就逐漸隱沒,因為台灣本土的愛情故事都是像歌仔戲這樣的哭調子,得到幸福的路線也大多像土地公土地婆這樣的,不可能就是說從自己生理的極限去做突破或解放,在台灣本土老一輩的人眼中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我覺得新人類之所以會去學習外來文化,基本上他們好像從貿易文化上面這些商品的流通已經受到某一種程度的洗腦,透過這些各國的異國語言以及它的生活習性,他們會覺得很想去當一個外國人,暫時的解脫作為一個台灣人所應該做 到的義務跟思想上應有的記憶,我覺得無可避免會受到時代的改變.
林:事實上這種生活方式,思考,審美觀,消費習慣,的國際化,不管你想不想,願不願意這可能都是未來新新人類必須要面對的,它生活和生存的一個必要,這都是我們比較老一輩的人必須去正視的,不是說跟它們用誤解用錯解或不諒解的眼光來看新的世代,所謂Y世代新新人類,而是整個世界就是不斷的重新加以支解再重整,整個商品化得這個時代有時候我們也沒辦法,有人說唯一對抗的武器就是文化,但是有時我們覺得做為一個文化人也是滿迷惘的,現在進廣告再回到現場.
林:我們剛才談到<紅鶴夢>的敘述好像章回小說,分成八十章,每一章都是一個主體,事實上也可以隨便翻,隨機式隨緣式的,你可以翻到那裏就讀到那裏,從後面,中間讀起也可以,你愛讀哪一頁就讀哪一頁,基本上它一兩頁就是一章,你說它是片段的也可以,是個別是完整的的個體也可能,那樣的閱讀方式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東西,這個我們可以稱為是後現代的閱讀方式,我們活在後現代的社會裡,我們必須要有新的後現代思考,正視電腦資訊商品化的時代,一切都趨於國際化,不是去抗拒新生代挑染,綁馬尾巴,穿耳環鼻洞,指這是美國那是法國的東西,這是國際化的東西,未未來的生活必需向國際化,未來有可能新新人類為了因應未來的生活,必須向國際化的趨勢去靠攏,去學習新興的生活方式,這些都有可能是我們另一個世代必須去正視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針對這樣國際化的生活方式,思考或消費方式,是否該用文化去對抗它,去改變它,或者去阻礙它的速度,這都是有待很深層的思考,很難有一個定論,有沒有可能
在這樣子新新世代的思考領域裡面,它會爆發出另外一種全新的,跟以往的世代完全不一樣審美觀念,或是一些對人事物的全新看法和描述,事實上在後現代的小說裡面,根據宋澤萊的講法,吳菀菱的小說已經到達了這樣的一個程度,不管是在敘述上面的手法,或是<紅鶴夢>裡面的人物作為主體的肢解和分離,還有它的意義上,我們一般小說都有所謂很重大的訊息要傳達,重要的觀念或巔撲不破的真理要呈現出來給讀者,但是這篇小說裡面是否有這樣的東西都有待商榷,我們主要是鼓勵聽眾大家去買一本後現代小說,尤其是女性小說家所寫的東西,看看了瞭而不只活在自己這一代裡面,號稱自己就是台灣社會的主體和中心,不一定很快就要被顛覆掉,都很難說,是不是也要開始去適應,吸收,瞭解新新世代它們到底在幹甚麼,想甚麼,為什麼是這樣子的生活方式,它們的書寫,藝術,文學,為什麼是跟以往的世代是不同的,是全新的呈現方式,這些都有待我們去瞭解.
林:所以在此鼓勵大家去買一本<紅鶴夢>各大書店都有在賣,希望出版社跟前衛出版社是同一位老闆,同一間公司,同時預告來信將前衛二字寫正確,寄到新地址來,就會送你一本<林建龍俳句集>,日本人是沒有牛排也可以活,但是沒有俳句它們是活不下去,在這個後現代的電腦資訊商品化的社會是不是俳句很適合我們閱讀呢?得到這本書就知道了,先寄先送三十本為限,的文體也是最後現代的文體,完全是每一首詩翻到哪裡讀到哪裡,很像吳菀菱的<紅鶴夢>的敘述經營方式,正是如此的一種閱讀方式,你說它是長篇小說,事實上它是很多極短篇小說組合在一起,你說它是八十篇的極短篇組合一起,也可以這麼說,你在等車的時候隨便翻一翻,三分鐘又讀了一篇,兩分鐘又讀了一篇,也是很後現代的像在讀俳句一樣,這種寫法可以說是最古老也是後現代的文體,在過去<西遊記><金瓶梅>也都是用這種章回式的方式,每個章節都支離開來,隨便愛怎麼翻怎麼讀也可以,現在我們閱讀一般都會有個惰性,一定非要知道拉出<紅鶴夢>的
故事線是甚麼,很多讀者又會問此書意義何在,主題是甚麼?你有沒有可能勉強自己拖出後現代的思考,進入傳統的閱讀習慣,告訴我們讀者讀者你這本書就意義上而言你在寫甚麼東西?
吳:意義上而言,我覺得好比是.......
林:這樣子說就返後現代了,但事實上還是可以講,這本書你說是後現代,宋澤萊在序中也講,比較真正後現代的小說,吳菀菱所寫的那篇<台灣新文學>得獎作品<喜歡插入>中篇小說是最典型的後現代小說,到了<紅鶴夢>長篇時,它的敘述,人物描寫,故事的勾繪,還是很清晰的,不會看不懂脫離閱讀習慣太遠,硬要找出意義主題還是有的,你可不可以來闡述一下?
吳:整體來說,它就是分成大概前後兩段,前半部比較屬於激進式的女性主義,解放情慾敘述肉體的方式,到了中間這段的時候會有一些生殖的問題反思,到最後就回歸比較保守的情慾的思考,一切仍回歸戀愛主義為主的思考,為了逃離性慾的逼迫,到最後會回復比較具有宗教輪迴的思考,以及去迷戀一些本來自己對於人事物很純粹簡單的戀欲,不會把它轉注到直接式的愛欲這樣子,從前面的激進轉注到後面的保守,我覺得這樣來寫比較接近一種自我救贖,不是說先從比較緩和的剝削到最後全部都沒有了,這樣子比較悲慘,我是想說這樣子的逆轉性書寫對男性或女性來說都是一種救贖,畢竟我們還是要回歸傳統.
林:宋澤萊在序言裡寫到<紅鶴夢>這本小說,大致看來.......
吳:因為解放到最後一定會面臨到法律的逼迫,它們就會被法律的規定拉回現實,每個人都得面對自己的問題,一定有個固定的位置可以反思,就從那個定點開始反思的話,我想每個人都還是可以被拯救.
林:宋澤萊在評介中寫說,後現代小說的傳統寫法在意義上的崩裂,主題的分離,必須把人作為一個主體的東西割裂成為細塊,而不是完整可以統合的主體,意義上,過去小說所呈現的顛撲不破的真理,愛情,真理,四維八德,自由博愛平等,全都把它解構掉,好像到處看到這些東西都淪為垃圾了,在<紅鶴夢>裡面這兩個部分倒不一定完全合乎現代主義的要求,他說這篇小說的意義還是有的,他說"吳菀菱是把女性的社會壓抑和社會地位得不公平"之主題顯露出來,這樣的意義成為<紅鶴夢>的主要訴求,吳菀菱還是很積極的在探索女性的新主體,這是小說家也是台灣新文學的主編宋澤萊的評語,所以我們從傳統閱讀的習慣企圖去找出<紅鶴夢>的主題意識和潛意識,還是可以找得到的,對作者或書中裡面的女性在探索女性的新主體,我們還是可以找出這樣意義的線,也不必然說這本小說就是完全一定要把意義崩裂掉,並非完全如此,那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跟男性地位的不公平不平等,女性受到傳統的思維模式或對女性的對待方是那樣的壓抑情形,還是在書中到處都可以看得到的.
林:不過我比較有興趣的就是說,你在小說裡面,比如說第十二章中,我們在這邊看到所謂後現代小說呈現的面向,如人物的面向,我們一般傳統的讀者讀了以後會嚇一大跳,包括人物的穿著,第十二章裡的卡波迪露,她是女性,"她叫卡波迪露,是個隱性的女同性戀者",底下吳菀菱描述卡波迪露的穿著打扮,"她的打扮很時髦,漁夫膠鞋,迷你軍訓群,清道夫的背心,中學學生頭,擦黃色胭脂,黃色眼影,擦黑色指甲油,BVD男性內褲(註:小號,穿在迷你裙內,頸上掛著三串麻將骨牌."像這種人物的打扮,我想一般我們這種LKK的讀者看了真的會嚇一大跳,事實上這樣的人物在我們的傳統的傳統社區看不到這樣的人物,就表示這人物非常的虛構,其實不是這樣,它是活生生的.這邊第十三章寫道莎樂美,自己曾向史賓諾沙表明,史賓諾沙是她的丈夫,莎樂美在回憶婚前的生活,"願意歸化印度國籍,不想生育孩子,並勤練瑜珈以示決心,最後史賓諾沙在歷經年征戰後終於還是追攬到女人心,他們打算生個獨生女試管嬰兒."我們這種傳統讀者
的思考習慣裡面,可以說他們平常閱讀的東西裡面不應該出現在這種寫法,但是在後現代的小說理面,仍可以找到意義主題的線,不盡然是後現代的,至少在人物得刻化和描寫上面,如卡波迪露後現代的打扮,莎樂美和史賓諾沙想要生一個獨生女,試管嬰兒現在女性主義,我們知道現在的女性主義是拒絕生育的,勉強要生育的話一定用是管和經子銀行,而且一定指生個獨生女而已,那樣的後現代的人物思考方式,都是我們這種傳統的聽眾讀者必須要確接受這些挑戰的,而這樣的生活方式不是說未來會來臨,它已經在來臨,已經進入台灣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裡面去了,尤其是比較新世代的人們,對這些人物穿著打扮的描寫方面,你的經營我覺得很一貫,你有沒有很徹底的去觀察描摩這些東西,或者你本身的生活方式就是如此,所以寫起來很自然?
吳:因為我很喜歡看卡通,那我會把它們很卡通明星化,我也覺得下一代的新新人類它們很喜歡把自己明星化,也許它們很想上鏡頭,而且很喜歡表現自我,為什麼說卡波迪露是一個隱性的女同性戀者,因為傳統的男性並不喜歡這樣打扮的女人,那老一輩的人就會以為他是性倒錯,或是換裝癖,看到這些奇怪的事情它們就會以為一個小孩已經開始變壞了,其實可能是新人類他們因為不受關心,都會把自己主格化,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明星,像生活在連續劇裡面每天都是在演戲一樣過日子,那這樣子自己可以紓解很多壓力,或責任義務.我覺得莎樂美和史賓諾沙生的試管嬰兒,她的個性很叛逆,就是蒙娜麗莎,在這本書開端的角色,我覺得這個故事就有了輪迴,因為我事先寫它們的女兒在寫這對夫妻,它們的下一輩比較叛逆,老一輩的人通常比較傳統,雖然觀念上較新,但是它們的行為模式還是比較傳統,它們的下一代蒙娜麗莎就跟她的雙胞胎妹妹泰瑞莎更為的叛逆,在反社會反文明,我認為子女所想像的事情或觀念其實仍要依歸到父母親的背景資料上,譬如說它們父母的信仰對它們來說很重要,會影響它們的未來和前途,一個人的父母親就是它的淵源,你必須要去尋求她們的想法和資料,不能說以一味的反叛前輩,如果是這樣子的話就像文明的脈絡如系譜化一樣分裂出來,無法找到真正的淵源,才會愈來愈極端,分裂.這本書有個中心淵源的話,那我想應該是鶴所象徵的宗教地位,因為從西方文化要轉換一個時空來到東方比較嚴格教義的宗教生活習慣,是比較難的,沒有辦法真正找到一個自我的泉源,把自己曾經輪迴過的身分通通整合排列起來,找到一個真正的中心,我覺得在信仰上來看這本書的話,雖然是蠻紊亂混沌的,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從自我出發來思考這個問題的話,其實他們自己心中一定會有一種秩序感,應該是以自己為出發點的認知,不是先把自己擺在第一位,就像看報紙一樣,天天都認識一些新聞和人名,如果如此認識社會化的人物,關心這些問題時,其實他們還是會聯想到自己切身的問題來設身處地的聯想,著想和關心,這樣才會有社會化福利的命題來產生.
林:非常謝謝吳菀菱,我們要提醒觀眾朋友,我們自己千萬不要認為自己不是屬於後現代的人,但事實上我們已經活在後現代的電腦資訊商品化國際化的社會裏面,還是要企圖去盡量瞭解新新人類後現代的作家所呈現的一個思考生活方式,它們如何打扮自己代表的意義,它們的姿態代表得是它們跟這個社會要傳達甚麼樣的訊息,我想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吳菀菱這本<紅鶴夢>在這邊特別介紹給各位,希望大家能夠到各書店去買,買這本書不只是說讓自己去學習做後現代的思考,而是說必須正視自己已經活在後現代社會這樣的一個事實,另外你如果想得到我本人<林建隆俳句集>的話,你可以寫信到前衛你只要把前衛二字寫對了即可獲贈書,現在時間已經到了,在這邊向各位說再見.(完)
(第四章)出版物的進化管理
市面上有一種關於書的歷史進程的出版書籍,以及各種雜誌版面對於出版品的書評廣告,都可以視為出版的一種推陳出新的進化發表,至於靈感與寫作的出版是由出版單位來審核的,端看其內容是否符合市場供需與暢銷目的或具有歷史意義的價值,才會發行於市面上,那些被主流市場所淘汰的稿本則產生了作者自資出版之願想實現的趨勢,從一些個人工作室的經濟條件乃至於出版代工的經濟之差異可看出,像秀威出版這種不限定出版數量的印刷書店的行銷,實際上已經打破了以往一刷就要十萬多元成本的傳統印法,例如我的出版單位的成立宗旨,就是一則推翻大量生產制度的宣言,內容如下:
 當初成立出版社的辛勞付出,不是一言可以道盡的,自從七年前由工作室做起,設計了不少鋒面與書本內容,而今則是去繼續執行這些實際的成書過程,藉由聘請各方的打字小姐和印刷廠的合作,我完成了一系列的書品和光碟書,也包括電子書和網路雜誌等產品,現在我選修了視聽的創業金融線上課程,也找到了更新一步的出版方向,此外我還上了阿多筆的電腦課程,試圖開發公司的出版面向和前景,這個議題使我苦思整夜,我到底還是要為自己出書,還是招攬其他作家詩人來出版呢?我想這牽涉到著作權的問題,所以就拿出十多年前的筆記,打算透過前製與鋪書的估價來使作品上市,畢竟我已經離書市有好一段距離了,我期望做好一人出版社的業務,以期發展出更多元化的成品來面對社會大眾.如今本社已出版了八十多本書,期望將來能產生淑世之利益.
......宗旨:言葉書社是繼甜甜圈地下刊物,個人長篇小說網頁,及極光圈工作室之出品後,推出的網路版電子書城,其它分支有臉書上進行的文化評議季刊,以及互動式網頁的論壇與社團,其宗旨為藝術文學之創新與鼓舞,對台灣及世界文化與文明的次評論,立場是中間偏左,包含信仰概念的論述,崇尚對人間各種文化現象的關懷與斥責,化作正面的激盪與回響,乃至於提倡人間到處是文化的終極思考,使得各行各業的文明能夠達到臻於完美的最後目標,發揚文藝美學的真善誠美,使得一個不造作的生活環境可以在現實中呈現,歡迎大家來下載,上傳並交流,讓我們共創一個開明盛世的文字平台,藉著這樣的平台,增添更多美妙的理論空間與向度,以期待民間意見的成熟度與文藝成長面向,都能趨向於言論自由公允的不偏激態勢,例如文教事業,文創領域,或者政治文化生態,都是我們所關注的議題,若能良好的發展,則人們必然可以獲益,但是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宗教文化,的確跟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信仰決定了一切,文學不能沒有意識形態,而宗教信仰就是我們東方人的根本依歸,所以本網址將呈現出多元文化的面向,從審視的角度來窺探之,本刊所關注的層面甚廣,大者至如女權主義,宇宙真理,小至電影,音樂,飲食,手機通訊等次文化,總之或許會是偏頗的言論,卻也是一種出自於真心的誠懇建言,希望大家前來引起回響,讓更多的意見成為我們茁壯的階梯.以上是本網頁建構的宗旨所在,參與者宜不悖此條律而發言,或討論,請自身珍惜言論而行.
參考<財富>雜誌(FORTUNE,2012/09/03,P22)的一篇論文,講的就是經營與管理的理念,這篇文章令人思考小眾出版的品牌口譽與構成元素,以及持續的精神動力,翻譯如下列:
去年十二月三日出刊的<財富>英文雜誌,有一篇文章是"自我管理團隊的藝術"副標是公司如何在其起始點改變氣候,我覺得作者的論點深深打動我的心,文章先是提到職棒成為不衰朝代的可能,然後直接切入正題,企業家如何使得公司經營漸入佳境,雖然有些團隊因為?業間諜而破裂了,有些企業仍然屹立不搖,他認為選擇好的職員是重要的,而且很多成功的企業都認為"勞工在不必和老闆直接質詢時會產生更大的辦理能力",如何辦到呢?第一,沒有頭銜而只有領導者的工作方式沒個人都認知自己的位置,比較有團隊組織的向心力,而且能提供有效的意見,第二,團隊的目標是明確的,第三,利益分享,有效率的團隊實際上是熱情而特別專注於他們的價值,即使領導者不明確或是一直調換,它們的團隊依然保持不變的表現水準,但是相反的,如果這些團隊自我管理得當,善於選擇他們的員工而不是選出一個卓越的領導者,他們不會散成一盤砂,而是專注,有紀律,有效率,在全球競爭的經濟中,這些優點是我們每天都應該深思的.
(1)出版經濟學之梗概
最近在讀去國家圖書館漢書室借出來影印的整本<出版經濟學>由楊咸海著作,是簡體字的,由馬克思主義來分析產值利益之換算,說明由人民政府引導的出版限制與出路,這本書寫于九零年代並發行長久遠,她描述了一些搞出版業者必須知道的滲入解析道理,將出版分為軮業和各種行業之經濟學的導向與差別,我想這是出版商所應該明瞭的箇中道理,而且牽涉到商業數學,讀了之後展開經營思考的面向,多的不可勝數,境是一本策略書,和靈感書,我想所有的出版界都應該以此為鏡,把大眾文化之ㄧ的產業做得更符合理想.
(2)在工作中悟道
能樂在工作是每個現代人應有的精神,從八風不動的智慧去實現自給為坄注的期望,但是並不能保證穩賺不賠,卻可以做喜歡又擅長的事務,不被金錢約束,說明生意謀商也是一種智慧的應用,大千出版社的梁老闆因我要求送我這本實務與信仰兼備的翻譯書,作者是麥克.凱洛爾,雖然我的命運中沒有事業線,可是我知道樂在工作,卻一直沒有讀任何商業的修練智慧,字從閱讀了這本生意道法的指南之後,我對自己的理想又有了持續的信心,天無絕人之路,事業的哲理是經由實務的從業心得獲取來的,介紹給所有的企業人.
(3)創意的思考
標名為大前研一的電腦經營商法書,已經成為過去失敗的預言,許多使用網路開店的人,都陷入自己的理論陰間,不知何為善財而且無法撥開設限勇往直前的夫妻事業,似乎都成為小孩們成長中觀察到的陰影,善法為財源滾滾之道也好像很難修証的原理,到底要如何投資於立志正道的財源,難遇見高人指點的因緣,以至於在金錢的障礙中遲疑徘徊,作者的妻子亦寫出女性理財的專書,道出愛情和一個由女方撫養的小孩,如何導致她思考經濟學進入合夥關係的價值,必有一方要忍耐犧牲和負債嗎?我反而覺得勝間和代的商管書<我的人生沒有偶然>寫的女性管理學更有一套想法,她教導女性朋友們要懂得凡事親力而為的哲學,透過精神力來扭轉機運的乾坤,這本提倡暢銷作家參加將版稅分享並捐出的網路社團,是出自一種公益參與的正直想法,她的其它管理學概念則出自原創思考且充滿智慧.
(4)創業的過程
看完王文華的<創業教我的五十件事>之後,對於作者的知性和專業很有感覺,我認為他的堅持和追尋,真的是令知識份子景仰的一種姿態,而我一間言葉出版社成了乏人問津的蚊子店,只出版自己的書,他在光碟中說還要學習影像處理的軟體,真是學無止盡的態度啊!值得我看齊,這本說明"社會企業"的書,是我從博客萊網路書店訂購來的特惠價,上面已經簽好了名字,真的好貼心,他的經歷教會我如何振興自己的事業,也作一些公益和事業雙贏的努力,我已經在過程之中,除了寫了一些宗教信仰的勵志筆記之外,還寫下了關於住在家宅中發生的溫情故事,以及佛詩的部落格專輯,我想今年的成績就這樣了吧!但是在這些概念上的公益以外,我還能達到實際上付出的善舉嗎?我深自反省,這本書使我思考創業的利潤到底在不在善意,如果變成了以牟利為先的公司,可能使出品的商品功利化,這是一個文學出版的難題,我以他的實務經驗得到的感想是,文藝絕不能為商業化服務,而商業也不能為公益而失策,這才是兼顧兩者甚至三者的聰明作法.
後來他成立了"夢想學校",辦得有聲有色,原來他可以鼓勵並教導別人去創業,這才是他的長才所在,這樣也不錯,從總裁到校長,他的築夢踏實的精神一直很崇高,充滿了對治理智慧的追逐,與期許,於是他從告別"若水"成為水泥變作的水,虛懷若谷,放下身段去指導別人,如何在行銷與創新中闖出一條道路,這樣的榜樣,是我的借鏡,但我畢竟離此精神甚遠,只要取一瓢弱水就足夠了,因為我的宗教信仰也是以"細水長流的信心"在經營的,此時此刻更有了這本書的激勵,原來光靠頭腦是不行的,還要去實踐,淘汰不對的決策,從長期的實驗和發現之中,找到正確而成功的路,作者的實戰經驗引發我重新對寫作出版的實務,產生再次起義的勇氣與決心,我認為身為一個寫作者,文學跟事業一樣必須穩固才能找到人生正確的方向,不能退縮,那麼多跟隨者跟著你走,萬一你迷路了,你叫他們怎麼辦才好,而王文華正是有這樣的使命感,所以他事事都堅決有毅力.
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還有一些企管的細節知識是我不懂的地方,但我願意去想通,因為這對我的事業有所助益,而且在作人處事上面,這些知識也是廣結善緣的一種謙遜,怎麼說呢?就是把人際關係當成企管學科的理論來經營,必然能得到以他人之長處為師法的穫益,作者多方請益機構和學者的態度,真的很專業,把自己當成一個記者,去訪問那些如同顧問的先輩們,必然可以得到無限的突破困境的啟示,而我就是一個自己認為水杯已滿的自恃者,不懂得凡事還得多方學習效仿,所以才會在成功和失敗之間擺蕩,我比作者還要晚一步覺醒,當我邁向下一個專長的訓練時,並沒有全力以赴的去追求完美的知識,總是半調子的態度,還幻想到聯合文學或短篇小說等出版單位工作,聯成電腦學苑的老師說出版業的上司是很龜毛的,我怎能符合這條件呢?於是我不停的練習,直到概念都完整的理解,而作者的創業與創造精神更是鼓舞了我,同樣是射手座,為什麼他行而我不行,創業是一份熱血的事,不能半途而廢,所以我打算在交功課的同時,出版一本詩圖集,作為自己的成績單.也謝謝作者以倉央嘉措的詩鼓勵我們讀者,如何不負如來不負卿,在感情和信仰之間搖擺的我們,應堅定志向,勇往直前,向更湍急的水源逆流而上,成為人上人而努力以赴,放下個人情感的牽絆,向偉業去付出,去拼命,直到水落石出的一天到來,我們的人生價值才會倍增,人生才有意義和重量,不是膚淺的度過.
(5)圖書館是我的寄託
我常去圖書館,因為我有一顆追求知識和智慧的心,圖書館的服務總讓人感覺賓至如歸,各式各色的日本文化雜誌,各類藏書深深吸著我,有一次我在文學部門閱讀邱妙津的鱷魚手記,看到一篇短篇小說裡有跳樓的情節不由得震驚了一下,而我認為她的偏激造就她自殺的原故,心中總有些同情與憐憫.
圖書館是我跟朋友玩資料躲貓貓遊戲的地方,有一次我把紙條夾在一本漢學的書中,然後寫信給朋友,叫他去藏匿處找尋,這是一種賣弄機密的調皮舉動,但後來我沒問他到底有沒有去照著指示作.另一個朋友則是被我的電話騷擾,我叫他去圖書館的置物處交換尼康的相機,這種機型編有號碼,所以可以辨視是誰的相機,後來我問起這件事,他說不曉得,而我知道他上當了,作為攝影的同好,我換到他的手動相機,但是在分手以後卻被我摔壞,取出相機裡藏膩的透明水晶球,這才知道它的精巧構造,我想大概無法修理好了,所以就將它遺棄,放在下雨後的回收集散地.
我喜歡查尋佛教辭典,因為只有一本藏書放在圖書館架上,所以我就借出來全部拷貝起來裝訂,一本是日蓮詞典,因為我是日蓮正宗的信徒,另一本是從日本翻譯過來的佛教辭典,提供了我對佛法語用辭的好奇,也協助了我日後書寫佛學小說的基礎建立,現在它們都不在手邊了,想用郵購或請師父代購也不成,真是非常可惜.
我從羅斯福路六段上的分支圖書館借到一本超越悲劇的哲學書,我很沉迷於其中睿智的邏輯,後來我就買了柏拉圖和尼采的書來看,接下來甚至看了羅蘭巴特的所有中譯本著作,以及拉岡理論的解說本(因為找不到原文版),和反伊底帕斯的英文書,這些都是圖書館不作典藏的當代左派書籍,我讀這些是為了瞭解異性的成長與心理,也由於沒有女性哲學家的著作可讀,所以我才買這些書來看.
國家圖書館則是我進修英文翻譯學的地方,我首先將英文期刊的目錄書翻開,以關鍵字來查尋,然後在借書單上記下資料,等候稍後再到服務台取件,翻到頁數所在就影印下來,然後找一些靜謐處用字典來輔助我的翻譯.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很厚的性學書,名為<秤彩繪>放在館藏中,當時是我從輔大遭到退學的沮喪時期,我不相信自己的英文程度較別的同學差,只因我常遲到和翹課,所以我離開學校以自修方式拓展對新英文字彙的查閱與對愛滋知識的認識,那是一段極為快樂的時光.
近五年來,我幾乎每個月都向文山圖書館報到,借書還書和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那裡有很多不錯的書,我最愛看暢銷作家的生活經驗,以及跟閱讀主題有關的文學書,如讀書毀了我,史蒂芬金的論寫作,和圖書手稿的知識,等等.其次我最喜歡看的圖像書是李清志的歐洲博物館報導記錄書,因為非常精美,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然後就屬詩集的閱讀了,我偏向借閱跟佛教有相關的詩集,特別是愚溪的厚詩集,讀來真是一大餉宴,啟迪了我對佛教文學之美的無限想像.
我時常夢見自己在夢中讀著異次元的書籍,其時那是一種解碼閱覽,醒來以後就忘了,有一些書甚至像似前世讀過的,比較曲高和寡的類書,我時常也夢過在夢中書寫愉快的經驗,所以作為一個過氣卻持續的自由作家,我至今仍癡迷於閱讀文字的慣性中,這是一種像喝下午茶一般的精神享受,雖然有時並沒有字裡行間的記憶,但此過程卻使我種下了欣賞文藝的感知與興緻,進而寫一些書評,和讀後感想.
有一次我和父親冒險來到景美女中對面的分支圖書館,竟然借到了我的名字叫紅,真是好看極了,後來經過圖書館員的教導我學會了支館之間轉借圖書的網頁步驟,以及推薦書籍的操作法,文山支館最近更設有自動操作的借書機,只要把所有的條碼掃描再列印還書日期的借書單就完成了,我喜歡這速成的感覺,很現代化.
在圖書館附設的電腦資訊室中,我也度過了即席書寫部落格的愉悅體驗,在這之前我都是以筆為主的,創作才會隨著思緒順暢化,想到什麼就趕快寫下來,沒有障礙的書寫是最棒的,一筆呵成,不需要修改或校對.其次我也到市立圖書館參加知名作家的講座,那是非常快意的享受.
總之,圖書館是我的精神寄託之處女地,是我吸汲文字花蜜的地方,在這裡我自由而歡欣的閱讀文藝雜誌,為了特別期待的刊物每月報到,我得到一種昇華感,也感謝圖書館員的辛勤服務,而且捐出了我的藏書後,還能一本換一個點數,也就是捐出一本書可以交換一本書的活動,真是太幸福了,即使書海無涯我仍愛極了書海,不想放棄這一份追尋知識趣味的權利,且讓我迷醉在圖書館中,因為它是我的善知識.
(6)決策的判斷力
買了<快思慢想>這本譯書,學習了正確思考的方法與入門,雖離文學的幻思境界甚遠,但是卻把我拉回創辦網路雜誌的現實中,我想人生要有正確的思路,才能走出正當的路來,所以即使雜誌被舊識罵是文化垃圾,我仍堅持前進,只因為在自我糾正的途中,我必然可以有所獲益,也傳播了一些文藝的淺意見,正讀到五分之二的進度,這本由洪蘭教授翻譯得很快樂的三十萬字大書,足以令我提起一個動機,那就是不斷的實驗,研究,以達到我的雜誌閱讀率提高的目標,我必須要有創新的思想,來帶領從事文化業的人們,引發一股從文藝中造成思考的自發性活動,不要謬誤,和錯誤思考,使得正確思考變成一種知識份子的高尚習慣,我設法排除欺詐式和混吃等死的創作態度,只為了支持自己的創造先機符合世界的趨勢的精神,接下來的"論後設政治出版的本質"專題,將評論共產制度與反宗教的關聯,並且把這種製造新興信仰的國家機器,銜接第三世界的新興權力,做一個整體的總分析,還請諸位讀者支持分享.(完)
(第五章)出版的核算與管控
出版社監督印刷的創業實務要從印製書籍的流程來仔細行事,以下是職訓班林建興導師於民國九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的印務教學,根據印刷廠的資源而加以應用的要項與原理,詳細說明並指導,也是出版製前作業的實際考察與觀摩,針對印刷流程與注意事項,參觀印刷,製版及加工廠以及InDesign(adobe的排版軟體)的教室講課,傳授了很珍貴的出版核算與管控.以下是他的說明內容:
印刷的步驟
<印刷與網頁之差異:>前者用CMYK,後者用RGB
(一)印刷:利用油墨轉印在素材上面(紙.膠片.布)講求顏色之精準與銳利,RGB硬體色線(300dpi)印刷流程:紙張尺寸.開價.開數.印刷上光方法,傳統為出四色網法→完稿→製版→打位統樣?
(二)網頁:利用RGB之變化將主題表現在螢幕上,講求速度不重顏色,主要在於壓縮圖檔以利上網.
數位→打數位樣→GP→(噴稿)印刷→上光→加工→裱紙→軋型→單張裁切→折紙(CTP直接出版)→完成[平版]
(三)設計:要有創意,針對客人訴求而製圖
(四)完稿:已有文案只要提供排版和平面設計的動作就好(串起來)→版面處理
(五)圖庫:從各種途徑去獲得並應用
(六)費用:要學會估價,知道各種價位值
(七)創意:可以由抄襲去汲取模仿資訊
(八)印刷利用油墨的特性,製圖須高解析度:
C青色/M洋紅/Y黃色/K黑色,運用標準色,原本的印刷由拼貼而成,麥金塔將圖文編輯整合以應用,只取代了貼圖,調整像素的清晰之後再去送印.
(九)印刷種類: 用於印貼紙 轉印之一種 出大中小而已
1 平版:普通化而一般,平版針對平面(的列印用紙材料)
2 凸版:成本較高.鉛字
3 網版:經過網片彈性,網版在於曲面(在曲狀的素材上印,先確定噴墨樣,是否百分百準確)
4.凹版:印文部份比基版多(凹版似版畫,鈔票會把油墨湛濃,有價證券不能仿,故皆用凹版去印刷,目前印刷做不到的是鈔色的專利特效,角度不同則色澤會產生變化(紫/紅百元)
5.在Illustrator custom內:DIC/PANTONE,100%的網線較粗的凸版(印文須凸出)
鋅版/樹脂版(後者怕水)→印刷
Color Picker/ custom/ DIC/ PANTONE /process COATED上光有亮面→un/coated
銅板紙類/特銅版面(有凹部)≠U,將色碼寫在完稿旁邊,要慎選素材
RGB/CMYK之差異:前者轉成後者會變濁,所以要在CMYK上填入準確的數據值
(十)顏色的設定:
1.色表(色票)
2.特別色之色卡
(十一)製版: 印刷網線數
1.報紙150線
2.雜誌.書籍:175線
3.精美型錄:200線或400線以上
4.反射稿:是將已印過的再去印,已快無網點,線數愈高愈清楚 200以上都不會有問題
5.網點分:圓形,鑽石,方格等形狀之格式,愈細的網點愈難印但精緻故可掃瞄
6.模造紙類之外用:(紫外線)的是(傳統式)
(十二)打版←打樣→四色樣→PDF檔
為防文字走樣或跳行而先存數位檔,數位印在品質高的紙上非常精實作為正式樣→晒版PS版(鋁版上塗感光平版的藥劑),CTP=雷射撞擊式輸出,成本較高,省二個步驟,是未來的趨勢,技術上進步會成為主流,傳統是用膠片去晒,“保留版”為了再版,版會氧化故上阿拉伯膠隔絕水分,是水溶性的保留藥劑,可保兩三年左右,不必重新製版,但要加錢買保留版的版權,重新晒版費要另外付(三個月)
(十三)印刷: 用四色印/單色系是整版只有一色,四色印跟雙色印 成本同樣只要付2版
1 合版小四色:52×37cm
2 英吋大四色:28×40”(74×104cm)
3 菊倍偏價: 做紙盒類時採用
(十四)加工: 雜點張色→要事先決定好,紙張開數: (略)
(十五)上光:
1 UV:紫外線照射,無保護膜
2 上亮P:外黏一層透明保護膜
3 上霧P:霧面保護膜可撕開
4 上A:如鏡面銅版紙反光→壓光藥劑
5.霧P→再局部亮光(字體上亮)有價格差距
(十六)裱紙: 用於盒子較多,灰銅卡用在較為不輕的瓦楞紙上,使增加硬度。
1.軋型: 刀模公司的開刀模
2.裁切: 將邊修掉修齊的頁切割
3.折紙:
4.對折:
5.雙對折:
6.十字折:兩張A5
7.N折:
8.M折(開門折):信用卡申請單
9.特殊折(如徑書):對折加N
10.包折:三合一折法
(十七)裝訂:紙張與估價
<紙張特性>分為
1 塗佈紙:平面.超雪
2 非塗佈紙:菜尼.象面
3.銅版:單(双)面銅版,特殊銅版,雪銅
4.滿版色:2倍價+特別色(金.銀)6色
5.雪銅紙較銅版紙厚比特銅要重,字多時採用雪銅紙,
6.西卡紙為塗佈紙,
7.非銅版紙:道林(模造).美術紙,必備紙樣一份 色票一冊 作為參考
<紙張的尺寸>:
1.全版紙31”×43”(B size) 海報B1 報紙B2
1.菊版紙25”×35”(A size) 道林紙為24.5”×34.5”
3.其它特別尺寸:
   35×47(大版)
   25×37
   23×35(美術紙)
4.印書A4屬於菊版紙之類
5.牛皮紙袋4開.大四開是作海報的
6.一令紙(500張的全紙)或菊版紙尚未裁開者,大約一包有250張(2包)
7.紙張重量 一令紙(500張)的總重,以磅來計算(80磅=500張80磅的紙重量的總和)即80P×0.454 kg/p=39.2kg
(第六章)出版的實戰與管理
其次,出版業勢必要求新求變,以面對各種閱讀需求的大眾,如學生,上班族,主管,老師,作家,藝術家,醫生,建築師,電腦工程師…等等,而參考企業學習網的課程背景,其宣誓說出了所有出版業界的飲憂與想法,深入研究這個全能印刷實戰技能的訓練,我們可以發現,這教程的提問與標的之揭櫫,正是我們將出版事業推向進化市場的重要指標,不可不細究之,內容如下:
參加課题:《全能型出版主管實戰技能訓練》
■■■■■理論背景
    產品品種越來越多,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的市場環境下,生產部生產壓力越來越大:客户要求交貨期更短,更準時,且價格更低,品質更好。出版製造業的競争歸根结底是生產效率、成本控制與理能力的競争。卓越、有效的生產管理能力. 出版是製造型企業的中心,出版和製造部門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着產品“質量、成本、交貨期”各項指標的完成,伴随着微利時代的到來和组織结構趨向扁平化的今天,出版管理在企業中將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主管既要带领團隊完成各项工作任務,又要有效地管理生產現場的進度、質量、成本和人員。如何進行管理和生產過控制,如何協同其他部門共同處理現場的各種問题。這已成為出版企業管理人員必须掌握和重視的職業化技能。是一种從技術到管理實现一體化、系统化的飛躍。
■要成為優秀的出版企業,企業领導必需視管理人員這群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
出版社的職務分為社長,總編,編輯,校對打字人員,業務,公關,經紀人,會計,電話秘書,倉儲管理員,合作的股東,分支出版社,印務人員,廣告人員,發行人員…等等,有些工作是一人身兼數職的,並不一定細分到如此的地步,甚至有一人出版社的景況出現,此人必定是具有分身不乏術的能力,才可以把社內業務做到臻於完善的境界,其實對於出版的業務來說,付諸實現的執行力才能帶動公司的景氣,而不是被出版了一大堆的商品卻賣不出去的短淺眼光所障礙,人力資源一定要善用之,不可以任他們從事今天做完不知道明天要幹麻的混吃等死,所以運用人才是企業主最重要的課題.
■而出版管理人員常常面臨:
L、工作做了不少,每天也忙忙碌碌,管理好像還是理不出頭绪,如何有效的推進管理工作?
2、主管要改善,老板要降本,生產现場如何有效發現問題,持續改進?
3、品種多,計畫變化頻繁,生產任務忽高忽低,如何提高生產柔型,有效的保證生產進度?
4、生產過程不稳定,列印机器故障和產品質量問题常發生,如何有效控制提高質量和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5、現場很多事情需要依靠下属和同级部門共同努力,可是經常是出了問題後,人人相互推脱,事情一誤再誤,如何有效的與他人溝通和協調,如何激發下屬的主動性和則任心?論文系统完整、注重實際運用、精心研修與您共享管理的奥秘!
出版業沒有經理人來處理這些問題,只好由主編和社長來共同主導引領,有些作家擁有經紀人可以處理簽約事宜,然而在出版社內,一切辦務仍需由有能力的總編來處理,才能史社務進入秩序,不會發生上述的困境,形成系統化的出版業績成長,以對外發展良好的業務.
■如何實現有效的員工教育
(1)員工素質低不是你的責任,不能提高員工的素質是你的責任,我們管理人要捫心自問員工為什麼會犯错?怎樣才能管理好你的員工?
(2)怎樣人性化管理三/五理論在工作實踐中的應用;經典案例如晚班员工打瞌睡為什麼不用批评?如何讓员工参與管理?
(3)溝通的黄金與白金定律在管理中的活用;要探討怎樣才能讓你的員工忠誠?
(4)如何管理好你的出版社人員?
(5)社長有哪四種不稱職表現?社長為什麼總是不忙不亂?社長有哪些事情做了等於不做?怎樣才能發揮出社長的能力和優勢?
■■■■■理論目標
L、明確現場幹部的角色定位,掌握日常事務管理及人員管理的精髓
2、掌握簡單的質量工具改進生产品質的方法
3、學習有效掌握生產進度,控制製造成本的方法
4、學脆發現和挖掘問题,掌握用簡單工具解决各種出版複雜问题
5、培養設備保養意識,學會運用有效出版的方法提高生產力
■■■■■理論大綱
第一講:  出版編輯角色認知與職責
(1)管理是什麼和管理做什麼(討論:先有管理理論還是先有管理實踐)
(2)管理最精煉、最實用的認識:過程與手段/技術與藝術/行為與借力
(3)管理具有哪兩大主要特點(討論:领導者的管理核心推理)
(4)為什麼说管理必须要觀念先行(討論:管理到底是不是一種科学) 
(5)管理的一切行為可以濃縮為哪兩个字(討論:管理三大关键词的三角关系)
管理就是一種工作,治理出版組織的運作,實踐有效率的公司理念,最重要的是決策和判斷,使得目標性的管理掌控出版社的一切狀況,不至於淪為毫無目的之矢,發號司令者須具有真知灼見,控制所有的書目和宗旨,將行銷與發行同時推展至良好的績效,以期達到購買者和閱讀者的口碑,和利益市場的結果,彼得杜拉克認為,先有管理理論容易因缺乏實務經驗而挫敗,先有實際的管理實踐則可以確保經驗的體認,而且這是經過許多人承認的事實,包括學生和管理者都同意這種觀點,所以實踐是以理論為指導基礎的.管理事一種商學和人文結合的科學,因為它依靠智慧激盪來產生工作效率和事業成長,所以“在管理科學中任何有效的工作都需要從對重要是實的分析及研究開始”, 杜拉克在<管理的實務>書中說,管理科學的首要要求是充分尊重自己為一門獨特而真正的學科,第二則是所謂風險極小化或清除風險,以上就是管理須具有的兩大特點.管理的一切行為可以濃縮為任務兩個字,因為有擔當和義務,使得生產書籍的使命和責任化做神聖的職志,而任務正是實踐的代名詞,有了任務的認識之後,執行力才會發生,也才會有管理的實務要去進展.
第二講:  工作職責神聖化與社组管理
          出版人員的兩種真實寫照語四種身份
          對待企業與報酬的兩種心態
          對待下屬與下屬的三种心態
出版是一種文化事業,背後的金主可能包括報社,集團,宗教組織,商業,政治,店家行號,教育單位,雜誌社或電視台等,出版社不過是個宣傳奇公司理念的部門,所以跟劇組織的規定而制度化行事,各個出版社的書籍也有了專門題旨的出版方向,而產生了審稿的管理方式與規則,這個時候社長所擔任的職務就是決策其商品之核可項目,也就是主管的位置及責任所在,其任務是神聖化的.出版業分為獨立得及幕後操縱的兩種,有著審查制度和分級的內容限制,涉及禁忌言論者視為禁書,就像學術文章分真偽之別的道理,書寫必須打開而不是關閉其言下之意,責一本書的壽命尤其奧秘之深淺所決定以上所列即社長要注意的管理事項.杜拉克說明知識管理的兩個軸:一個是功能,管理人員及其知識,另一是工作小組,管理工作和任務,出版業即為知識工作之一種,也是一種知識組織的管理,它需要將之是投入決策,效率,專業和功能,才能使功能結構在社內產生健全的效益.社長必須全盤了解自己的出版品內容以及相關的事情,並且能夠控制行銷,知識的力量以及文字政治的項目,實際上此即為組織的成分,除此之外,文教,新聞,寫作,編輯,企劃,文書等職業,均為知識工作的類別舉例,社長必須了解同業者的經驗或履歷,保持全方位的智能,否則就淪為被幕僚或競爭者欺騙的可悲下場.
第三講:  系统認識現場、認識職責         
          現場管理的定義(廣義與狹義)
          現場管理的六大項目與三大核心
          現場管理的五大對象
          現場管理工作的三大基石
          現場管理的三大敗筆
          現場管理水平的三個層次
          現場管理水平提升的三個步驟
          思考各部門的工作重心是什麼
出版製前的工作通常是由打字小姐先輸入文稿,然後由三校的工事和封面的設計完結之後,將完稿送至印刷廠執行印務,這中間的過程似乎少了一個監督內外務的秘書組或執行者,其實這件事向來是由出版社和特定印刷廠長期建立的默契和信用關係構成的緊密連結,並不需要多設一名印務職編來浪費社內的支出,而且秘書組集容易被孤立,有其存在之缺點,由於出版業必須保持人事精簡,所以向秀威資訊乾脆將印刷機器設備放在書店中,而前衛出版社甚至開過一間書店或經營文藝雜誌來開拓財源,所以認識現場和職務的重責大任,必須由總編輯進行電話追蹤或確認,從而建立互信互惠的利益關係,出版品有平裝,精裝及上光等加工,以及手工摺紙的工作需求,這些都是為了提升書籍的品質及邁向所做的努力,所以若是出版社與印刷廠約定規範好的樣式沒有完美製成,則可無價重印一遍,因為出版一本書的裁切,膠裝和包裝等成本很貴,上輒叫價十萬多元,所以本應有品質保障來構成商品化的形象與實質價值,才算是具有出版良心.
第四講:  把握N種管理系统/體系構築的精髓
    觀念: 出版管理的效用是提升企業的體質
    問題: 為什麼只求證書不求正本?
    觀念:精益就是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問題:到底是什麼創造了暢銷出版的神话?
          “看板生產方式”是一種誤導 
    觀念:品質是意識决定成敗
    問題:怎樣才能强化員工的品質意識
          如何從更寬的層面理解“品質是製造出來的”
          為什麼说品質和缺陷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觀念:多批少量不是“多”和“少”而是“小”而“快”
    問題:出版利潤就是少量生產?
    觀念:出版的主要目的是構築更可靠的現場管理基礎。
    問題:出版利潤就是全員生產保全?
出版管理不像小說天馬行空或天真浪漫,而是一種品質控管的實務,精益求精就是品質的提升和事業不斷層的秘訣,品質的固有意識能決定成敗,這是必備的常識,品質的三不政策是瑕,失誤和詐騙,從更深更廣的角度來看品質是製造出來的這件是實際上有些研發者試過出版試讀本的刊物,若是缺乏閱讀推廣的效力,則暫時停擺不發行整本事一項良策,出版的瑕疵與失誤包括錯字缺字折頁書漬缺頁等缺點,必須回收,品質和缺陷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因為品質是控管好的結果而缺陷卻是印製過程的失責與疏失,為避免損失過大,不少網路上販售的書都需要預約訂購才能買得到,曠日廢時是其缺點,但卻可以防止虧損過大,有了訂單才印書才是一種聰明的出版方法學.
第五講:  把握職責 吸收精髓   
          生產效率與生笧能力識别
          生產方式與生产原理識别
          標準化作業的三大内涵
          生產效率的三大内涵
          經濟動作的三不原则
工作效率低落實應該好好思考一下原因,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不要因為障礙心理而阻擋了出版社的效益,不斷的嘗試約稿和審稿,可以持續長久的遠景,創新,開拓和研發是生產效率的三大內涵,積極,目標,利潤則是標準化作業的三大內涵,經濟動作的三不原則為浪費,舉債和借貸,工作改善的四大基本原則為正面思考,樂觀進取,接受挑戰和正確判斷,其實就出版團隊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發掘寫作的閃亮星辰,以及那些能影響市場和改變未來歷史趨勢的明日之星,否則替陳腔濫調的作品出版有何新希望可言,出版市場的多元化是因應讀者的需求而來的,但是如果造成錯誤的資訊混淆視聽,則作家的書寫態度應被質疑,想要獲得利潤只有兩種方法,一是行銷和廣告,二是折扣和口碑是其手段. 
第六講:  生產線平衡處理综合練習
          提高企業利潤的兩種最基本方法
          出版企業浪費的清單
          企業使用的基本標示(分析浪費的工具)
          工作改善的四大基本原則
電影<千言萬語>中的男主角利用文書處理系統,將意外發掘的他人文稿重新打字,犯了抄襲之罪嫌,卻毫無罪惡之心理,為了書寫的市場化企圖,他寫過一些不好看的非生活經驗之作,力如憤怒的青少年,科幻小說,等題材,它除了寫作之外還在出版社任居一職,這部電影除了演出作家以未成名的先後故事,也將出版社老闆的撫卹及審稿態度,做了局部的拍攝描述,這正是管理員工以及讓員工參與管理的方針,然而他並未想到員工的職業道德,千言代表的是原著者的真情心聲,那是充滿愛恨情仇的告白,而萬語則是冒名作家讀頌書本內容的違心之論調,充滿了無視罪惡感的一種炫耀心態,從這部電影我們得知作者的忠誠才是成名之金鑰,作家在老年時已經營畫廊做為副業,但是他從未給原著者任何補償,此事牽涉到作品的真實與虛構,真實的故事容易感動人心,而虛構的故事圖的只是一種想像力的發洩,和書寫的刺激感,不一定能使人讀出意味深長的內涵,意蘊,然而作家也因為被原著者的詛咒而失去了女友,終生未娶,此為人性的效應,出版人性化的書籍較趨於安撫人心的善良本質,而工具化的書籍是為了教育的功能,出版的素質就是品管,員工的素質則為人員管理的項目,都很重要.
(第七章)出版發行的經濟學
根據創業金融的教學內容,說明了企業生命週期階段的三種要素:市場供需,變革機制以及景氣循環,並指出創業系統的核心文化有如下列兩種定位:
(壹)一是經濟的項目,包括制度,分析,稅賦,獎懲,風險,法律,修正,人才,
1)制度,institute:由契約,聘用,委任,和合作所構成的出版社分工結構之體制.
2)分析,analyze:從各個角度研擬與其它出版社競爭對抗的一種細究方針.
3)稅賦,tax:社長對於出版社的盈虧或收支要付出商業稅和版權費的代價.
4)獎懲,prize:將員工的辦事效率進行獎賞或罰懲的公正態度有效的提高士氣.
5)風險,risk:出版的風險包括商品囤積與經營投資的方向正確與否的決策.
6)法律,law:出版商宜訂定一紙契約書內容和從商的各種經濟法以鞏固其事業的版圖.
7)修正,fix:對於合約的長短與違約可以透過修正條款來達到出版雙方的利益.
8)人才,employee:需要有優秀的作家及編輯群來把關並嚴守出版的各種環節.
(貳)另一是經濟的內容,包括財務,責任,目標,稽核,控制,業務,和管理.
1)財務,finance:
資本適足率,capital-rate:從書本暢銷所得的收益具足之利益
存貨周轉率,stock-rate:放在書庫內的租金成本和週轉的利率
應收週轉率,proper-rate:向書店賣出之書款作收回的應收利率
費用結構,fee-structure:付出社內的金額以作為支出的結構
成本結構,cost-structure:花費在圖書印製上面的金額之結構
資本結構,wealth-structure:所賺得的和本來就具足的資本額之結構
現金流量,cash:花費在餐費或印刷費等人事費用的資金流向
2)責任,responsibility:
社會,society:發行對於社稷和人文政治有正面性幫助的出版品.
員工,staff:任用具有各方面長才的人員可使工作產生實際的效益.
股東,shareholder:將依些合作於旗下的出版商收邊做為投資的股東來對待.
廠商,factory:與印刷廠商的合作關係在於聯繫互惠利益的良性投資.
經濟,economy:出版經濟的狀況從目標管理來規劃並達成正成長之績效.
稅負,tax:出版商與作者之間進行的版權費與對商業稅的給付.
價值,value:出版者的發行願景以及實現文字之傳播的重要指標.
3)目標,target:
創立,found:出版社的宗旨建立以及創設宣言等的創建目標與實踐目的.
社會,society:為了符合普羅大眾的閱讀需求而供應知識及訊息的出版志業.
投資,invest:做為一種社會各階層的利益而投效資金的一種出版產業模式.
股利,stock-profit:出版商或書店從股票的發行中得致利潤與回饋的金融型式.
福利,benefit:進行有規劃的寫作與出版的企圖為謀求社會大眾的福祉.
階級,class:在出版業界當中有著競爭與階級地位的區分與劃分的管理法則.
成長,growth:出版業績的成長是長久投資的事務與遠見所導致不能一蹴可幾.
4)稽核,check:
財務,finance:出版商的資金是否雄厚端視其財政策略和經營方式之理念實踐.
業務,business:出版社委託特定經銷商行使書籍發行和鋪書通路的業務.
研發,invent:對於有可能多刷暢銷的書籍進行編纂出版內容的研議與發行.
收支,expense & income:出版社的投資與回賺兩者之間的收益平衡的狀況.
管理,management:出版的終極管理地點不是圖書館就是二手/書店及其它收藏處.
合約,contract:出版方和作者所建立之甲乙兩方的合議契約和合作利益之共享.
預算,budget:出版社對於發行及經銷等業務所籌備的試算款項與準備金額.
5)控制,control:
支出,pay:支出主要包括印製費用,員工薪資,以及廣告和傳單的鋪設等.
預算,budget:對於收支有些盤算而做出縮減或擴充的一種核算方法.
成果,gain:事前做正確的判斷才能產生並符合對於再版暢銷的成就驗證.
研發,develop:對於各種作家的創作動態隨時關心以研發暢銷的實際名聲.
管理,administer:所有的書貨都要進入倉儲並試圖流通之的一項步驟.
製造,produce:出版商從打字校對排版封面設計到製版的製書過程.
內部,interior:內部的政策取決於管理者的主觀意見以及領導能力的付出.
6)業務,business:
市場,market:舉凡能夠賣書的虛擬地點或實體商家都算是出版市場的地盤.
區域,range:由於有地域性的差異所以須要通路和連鎖之雙重鋪書的區域劃分.
利潤,profit:雖然是蠅利也不可放過的回賺道理是出版者經營的基本概念.
市占率,marketability:在書市上所佔的鋪書位置愈多愈容易使書的賣出更顯輕易.
同業,same-trade:出版界的互相競爭業績是同業生存之道不可忽略或等閒視之.
延續,continue:對於書系的延伸規劃勢必要令銷售流暢並不違反自家的理念.
開發,exploit:對於海外市場或網路市場的開發應該有長遠的想法和作法.
7)管理:而管理在最後一項目中,包括人事,財務,行政,製造,研發,資本,和資材,
1.人事,affair:調動人事的決定是為了使將來的業績成長並帶領有效率的團隊.
2.財務,finance:出版社之財務計算是舉足輕重的要項足以決定其營業之命脈.
3.行政,administration:總編對行政事務的了解是出版管理的秩序所必備的實踐.
4.製造,produce:製造出的書籍產品必須要擄獲買書者的好奇心態和購買欲望.
5.研發,prepare:研究跟出版的主旨和素材相關的社會資訊有助於發行的通順無礙.
6.資本,wealth:一個出版事業單位在草創時必需準備一定額度的資金以申請行號.
7.資材,assets:出版社的資材就是書品本身要把握好損耗的時間與資源的利用.
(第八章)出版的經銷機制
出版管理學裡面有一個推銷系統,是包括廣告,宣傳,企劃,推廣等活動,以使得庫存減少成本租金的方法,而優惠價格的推出其實也是為了書本賣得好賣得多,以降價和贈品的方式吸引顧客前來購買,或者有掮客想以大量收購再賣出以獲利的可能,但這只有暢銷書才有這種利益情勢可以追求.然而出版商也會對作者施加形象壓力,如果作者本身不對自己的作品作出宣傳或促銷的行為或行動,例如在臉書或其他平面媒體中中作文字上的自我推薦和介紹,等等,則出版商會視情況對作者做出控制再版或在印行它本的舉措,這叫做出版制約.所以推陳出新的行銷花招是免不了的出版利器.
出版,印刷和書店是三足鼎立的出版架構,經銷商的良性或惡性競爭,會造成書籍的行銷模式之良弊,並決定出版市場的趨向,實在是舉足輕重的一項工作,若沒有它,再好的書也會沒入書海,不受重視,所以書商選擇優良的經銷商,實在是一種開拓市場的智慧本能.提到專攻出版發行的大型出版集團,則有城邦,麥田,高寶,林白,爾雅,九歌,皇冠,志文,國家,天下,遠流,聯經,印刻,等等資金龐大的出版組織,本土的出版社則有前衛,草根,玉山社,最為著名,而近年來新興的出版社則有春天,三采文化,木馬文化,田園城市,禾馬,大塊文化,等不勝計數.
其實出版就是文字行政政治的策略,而書店是他們進攻的市場,特別是連鎖的大型主流店面,也只不過誠品和金石堂兩家實施實體書店之連鎖化政策,然而前者已經踏出國際化的腳步,也跨足其他流行商業貨品的行銷,如文具,雜誌,唱片,服飾和日常用品,並且走入台大醫院,國家歌劇院和台灣大學內部開設實體書店,此外另一個新興的賣書產業就是網路書店,例如博客萊網路書局,其高額的服務費就給其他實體書店的折扣行銷法帶來不小的衝擊.
(第九章)出版業思考的方針
從網路上流傳的討論會議大綱中可以知道,製造和研發者的運度技術和技巧,例如從技術走向管理的五個好習慣:(一)成果導向(二)綜觀全局(三)聚焦重點(四)發揮優勢(五)集思廣益.
(一)成果導向
(二)綜觀全局
(三)聚焦重點
(四)發揮優勢
(五)集思廣益
而且掌握走向管理崗位後需要的四個核心技能即為(一)目標與計畫(二)組織與分派工作(三)控制與糾編(四)領導與激勵,以上為出版業界最需要思考和實踐的要項,也是管理書版的賺錢大綱.
(一)目標與計畫
(二)組織與分派工作
(三)控制與糾編
(四)領導與激勵
(第十章)出版管理學的問題
從創業走向管理的研討中,我們可以獲得出版的實效與成果,這個高級研修班的講義,使我們從提問中透過思索找到解答,更從實務的經驗走向更高階的管理法,對於自己的事業有一番實踐想法.參考杜拉克的管理學三部書,可以從管理的實務,使命和責任,來規劃自己的出版企業未來的前瞻性,讀完這三本厚厚的理論書以後,我的感想是……出版業界面對的困局與挑戰是什麼?
先從管理的實務讀起,經理人也就像是總編的職務,是既對上又對下的執行位置,非常繁忙而焦頭爛額,在出版的事務上面他也是最具決定力的中心能力人物,書籍銷售不好而負債了,第一個被裁員的就是總編,因為他的規劃理念和實際選稿讓一個出版社不能起死回生,底下的部屬跟隨著他做出錯誤方向的工事,這是一種人才的浪費與誤導,對於一家獨立的出版社來說,沒有政治或金源的靠山,只能從穩紮實打的執行策略做起,然後慢慢得透過整體的合作效益和銷售方式的調整來達成社長所期許的績效,以前在其他公司上班的經驗也是相同的,凡是位於經理人的角色總是吃力不討好,要看上司的臉色又要管理好他的部屬,指導下屬實施一套讓上司歡喜的工作成績單.
(第十一章)出版組織與管理
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的網路碩士班學分課程的試讀,使我得到了撰寫這篇論文的契機與發想,特別是我對於組織與管理這門深奧的課程,感到有種想要探知其內幕的理想,其學習目標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組織與管理的意義,組織如何形成與如何經營,並學習如何建立管理技能,以提高組織的效率與效益,從我個人的非商業化出版社出發,我相信這份報告能解釋並整理出我自己對管理工作的經驗與傳承使命,雖然沒辦法進入科管的領域學習,但我買書來讀並且靠自修達成自己的期許,並且希望給將來想要從事出版業的朋友一個借鑑,以及作為參考的策略書.
第一節)組織與管理的任務
第二節)管理學的興盛與績效 
第三節)企業與服務機構的績效
第四節)工作,作人與員工
第五節)社會影響與社會責任
第六節)經理人的工作與職務
第七節)管理的技能與組織
第八節)高階經營層:任務,組織與策略式架構
第九節)多角化
第十節)跨國企業
第十一節)管理成長
第十二節)創新型組織

(第十二章)商業設計的圖表內容(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