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佛法的守門人:評周夢蝶詩文集<有一種鳥或人>

與書名同名的詩<有一種鳥或人>寫的是爸蛋下在他人之巢的鳥禽之荒謬,所謂肥水不落外人田,讀過此詩集遺作後,看似不了義的荒唐描寫愚人節的<有一種鳥或人>竟不是指出主僕關係,而在於與佛智的有無,而且周夢蝶在<八十八歲生日自壽>外一首中提到的威音王如來,在詢問過台大哲學系楊風教授之後,方知他引自佛光佛教辭典,內容如下:威音王,梵名 Bhisma-garjitasvara-raja。又作寂趣音王佛。乃過去莊嚴劫最初之佛名。法華經卷六常不輕菩薩品(大九‧五○中):「乃往古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離衰(梵 Vinirbhoga),國名大成(梵 Mahasambhava)。其威音王佛於彼世中,為天人、阿修羅說法。(中略)是威音王佛壽四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數如一閻浮提微塵;像法住世,劫數如四天下微塵。其佛饒益眾生已,然後滅度。正法、像法滅盡之後,於此國土復有佛出,亦號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萬億佛,皆同一號。」可知威音王佛乃多數佛之佛名。另據妙法蓮華經玄贊卷十本載,諸佛同名為威音王者,即顯說法華之音聲,如王之尊勝,有大威勢,能令眾生獲大利樂。其後禪宗以此佛表示遙遠之古代,以「威音王佛已前」比喻人類本有的純正之精神境界。〔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正法華經卷九常被輕慢品、天台法華疏義決卷六本、五燈會元卷十九、祖庭事苑卷五、法華開示抄卷二十三〕 p3770,毒後方知此佛於空劫錢及首先成佛,楊教授啟我疑竇,於臉書上街道我的疑題,就傳簡訊內容給我,知其典故,由周公<孤獨國>書名大略得知詩人本是當年的捐贈祇園給釋迦牟尼佛的迦蘭神,即給孤獨長者之風範,不在乎世俗的利益,令他修行如一介苦行僧,一貧如洗的住在雅房租屋內細讀聖經的精神,令人欽佩,多年之後他獲得文學獎而搬到新店十八坪的房子裡住,大多由紫鵑照顧,而一些文人出資三千元付房租和伙食費,所以住在附近的關雲詩人關照他,時常去拜訪周夢蝶詩人, 所以他憶起鄰居女詩人的好意而作詩兩首作為憶念,在詩文集中他寫了(再)致關雲的詩兩首,道出身為女詩人的汪桃源心中有佛如池塘中的蓮花笑開了,燦然樂天的她在人生際遇之挫折中開朗面對,有如夕陽山外山的年齡還寫詩並參加詩會,真是個熱心腸的道義之人,猶其對病塌中的周公噓寒問暖,帶我去親見這位給孤獨者,神似一個鄰道而居的經紀人,她不僅熱衷於行動詩社和三月詩社,也提拔自己的二女兒宗玉潤,在寫詩的路上倆人相伴隨,常常在浪漫貴族的社區花園中散,心有所得則付諸於部落格<森林中的火金姑>,感謝她引見我與眾詩人結緣,由衷懷念,情同周夢蝶之憶念班感恩,在詩集<沙發椅子>:戲答拐仙高子問諸法皆空,此首詩頗賦機趣玄義,"那人饞一動念說,我有,我已有了",這句中的"一"指的正是<無量義經>的油一而生諸法,"已無量恆河沙之沙之名為名"是說明無量塵點劫之難有分那由陀和阿僧祇兩種劫,皆屬恆河沙之名,將"一發不可收拾"的雜物銳利如涅槃,"嫵媚也罷,不嫵媚也罷,而已而已的一個名字----沙發椅子"這乃是在嘲笑名字即,與四大皆空的名利慾望,所以引用一些中外名人為例,指出沙發椅子的舒適,並不是修佛者應該沉溺的,而以一種謬誤之詞來譬喻名字即的縱然欲逝,"果爾十四行"也寫了佛喻,"果爾,此珊此水此鷗鹭與羊牛,就有福了"是意指法華經譬喻品第三隻火宅三喻,逃出火場則"福不唐捐",從"蘭室之友"的群組中讀到此牛馬羊三種車子,"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教示我們,一切眾生所住的三界即為苦惱充滿的恐怖世界,然而日蓮大聖人在<立正安國論>中教示:世界上多數的人沒有察覺其痛苦不僅沒有察覺,還認為一般就是如此,於是末法出生的御本佛弘通一切中生的痛苦,引導即身成佛境界大法的南無妙法蓮華經,根本的解決人生的苦惱,信仰能將煩惱,業,苦之三道轉化為法身,槃若,解脫之三德,認真唱題就能打開即身成佛的境界,構築不為任何煩惱所動,如磐石般穩固的人生,讀<酬答>二首,之一為泳沙瓶持奉滿濟上人,緣由於此上人自印度回來,送給周夢蝶一瓶的沙,令人感到奧修<金剛經>中的恆河沙詮釋,"一沙一世界"猶自想起"天地一沙鷗"的境界,<法華經>云:"去於東方,抹為微塵","無量無數,恆河沙眾",詩人寫"一聞千悟"即依念三千之原理,而且提到<法華經>的"若持八方,四千法臟,十二部經,為人演說,令諸聽者,得六神通,雖能如是,亦未為難"(見寶塔品第十一),"將三藏十二部如來密音"的句子入詩,"已聲聲流出瓶外",更是生動的道出看透恆河之煞的來源地天竺,那裏有釋迦牟尼的菩提智慧,是滿濟上人化渡周公之舉,接著之二勇紫砂葫蘆遙祭妙恭尼,她看破獅潭的紅塵,二話不說就出家了,令周公不解其淵源,故提筆寫首詩給她,提到"弱智者若愚若有情若無情非想非非想"之句子,"非想飛飛想"出自<無量義經>,為<法華經>的前經,共有三品,分別為德性品,說法品,和十功德品,第一品中云:"非身非有亦非無,非因非緣非自他,非方非円非短長,非出非沒非生滅,非道非起非為作,非生非臥非行住,非動非轉非閑靜,非進非退非安危,非是非非非得失,非彼非此非去來,非青非黃非赤白,非紅非紫種種色",這些細說"非想非非想"的句子,正似周夢蝶詩人所善用之文言文之文體,我想詩人對於滿濟上人所飼語的瓶沙若有所思之抽象,到達了玄道的境地和見地,真是難得,周夢蝶寫詩以贈友人的事蹟雖不易考察,但是他能深入經臟而修禪,從他的詩題儀式中,我們知道他對人是因緣的認知,早已超越他人能想像.(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